一篇文章,写清楚苏-27在中国发展的3条科技树,你不用看其他资料了

中国军事 阅读: 126

苏-27在中国三十多年,衍生多个型号,包括服役的和未能服役的。今天就1篇文章讲清楚苏-27这几十年的发展,包括对中国空军、中国航空业的推动。

一个画面,4个型号


单座型(陆基)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第一批苏-27是跟苏联签的。不过签了合同没多久苏联就解体了。这份合同由继承了苏联大部分权力与义务的俄罗斯履行。

1992年,第一批24架苏-27交付给中国空军原空3师某团。这一批苏-27包括20架单座型苏-27SK和4架双座教练型苏-27UBK。

不过,关于这一批苏-27的数量,也有26架的说法。

这是因为,俄罗斯在交付飞机的时候,把早几年给苏联生成但是未交付的,几架旧苏-27UBK掺在里面。后来被我军发现后,俄罗斯就又补了两架过来,算是赔偿。

原空3师的苏-27,注意里面那架26号机,就是后来补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空3师的苏-27UBK机头两位数的号段分01-04和25-26两段的原因(05~24号段是単座),25号和26号机就是俄方增补交付的。

1996年,采购的第二批24架苏-27交付给了空军原空2师某团。这一批苏-27也是20架苏-27SK和4架苏-27UBK。

原空2师的苏-27

见识了三代机威力的中国空军希望装备更多数量的苏-27,光靠引进是不现实的,国家没那么多钱。于是,中国开始与俄罗斯谈判,希望引进苏-27的生产线。

俄罗斯显然是更愿意卖整机的,这样赚的更多。经过谈判,中国以加购28架双座型苏-27UBK和76架苏-30MKK为筹码,换来了组装200架单座型苏-27SK的合同。

这样一来,俄罗斯可以继续售卖整机,而中国空军除了得到本就需要的双座教练机,还获得了性能更加强大、具备对地攻击能力的战斗轰炸机苏-30MKK。

这28架苏-27UBK被集中给了一个团使用,然后从1998年开始,沈飞每组装20架单座型苏-27SK,就从这个团抽调4架苏-27UBK,组成一个团交付给空军。

这架苏-27UBK就是那28架里的其中一架

在二代机时代,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团编制一般是36架。进入三代机之后,战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苏-27这种大航程重型机,可覆盖的区域比歼-7系列大多了。

所以到了三代机时代,战斗机团的标准配置调整为24架,其中4架双座型。后来的歼-10飞行团,也是按照这个配置编组,一般是20架单座型歼-10A/B/C+双座型4架歼-10S。

从1998年到2005年,沈飞一共组装了5个批次105架苏-27SK。

国内的组装机被称为歼-11,到第3批次的时候,大部分零件都换成了国产型号。所以,从第3批次开始,也被称为歼-11A。

风挡颜色是辨别苏27SK和歼-11的办法,不过后期这个办法不能用了,因为全部换成国产的了

利用组装苏-27SK的机会,沈飞逆向仿制成功,于2003年搞出了国产的歼-11B。

相比于歼-11,歼-11B除了在材料进行国产化,其他的改进就是航电系统的升级。国产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换掉了俄罗斯原版那重达1吨的工业垃圾。

按照预先设想,歼-11B的配套发动机是国产“太行”。但是“太行”的进度严重滞后,导致2007年第一批歼-11B服役时只能继续使用AL-31F。

AL-31F状态的歼-11B

因为歼-11B是授权之外的产物,所以俄罗斯拒绝提供更多的AL-31F。不得已,空军只能从歼-11的备份发动机中抽调,确保首批歼-11B的服役。虽然这样会让歼-11机队的发动机储备不足,但是当时的空军急缺三代机,提高三代机数量是当务之急。

好在国内引进AL-31F时,配套引进的全套维修资料以及发动机大修线,具备了对AL-31F的大部分部件和附件的维护和生产能力。并且,通过对大修线的不断改进,国内已经具备生产AL-31F绝大部分部件的能力。发动机的寿命从原来的900小时提高到1500小时,首翻周期从300小时提高到500小时。

一直到2010年,“太行”研发成功,歼-11B才用上了国产发动机。

涡扇-10状态的歼-11B

顺着歼-11B这条线,沈飞在2015年搞出了歼-11D。这是一款全新升级的型号,机体结构重新设计、采用最新的相控阵雷达,可以挂载霹雳-15、霹雳-10等。

歼-11D出来的时候,歼-20和歼-16都已经出来了。在这俩项目的夹击下,歼-11D没有发展的空间,最终下马。

歼-11D原型机

但是,歼-11D的技术被下沉,用于改装现役庞大的歼-11B机队。之前出现过的白头歼-11BG露面,最大的改进就是换装了之前在歼-11D上验证了的相控阵雷达。

歼-11BG

等等,怎么没有歼-11C?

对于这个型号,照坊间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歼-11C是早些年对歼-15的称呼,项目成型后,给了歼-15的型号

二是说,歼-11C是早期对苏-30MKK的逆向仿制型号,不过后来该型号下马,沈飞重启灶炉搞了歼-16。

至此,单座型苏-27系列的科技树在中国的发展基本是到头了,后续应该不会再有型号出来了。

陆基单座型科技树

双座型(陆基)

前面提到了,当初分两批引进的苏27,包括10架双座型苏-27UBK。以及为了给组装的歼-11配套,又引进了28架双座型苏-27UBK。

但是中国空军首批苏-27部队,除了日常训练的任务,还要为全军培养更多三代机飞行员。

因为解放军的习惯就是人等装备,而不是装备等人。提前储备好三代机飞行员,等组装的歼-11下线后,立马就能交给飞行员使用,快速形成战斗力。

所以,第一批的苏-27UBK使用量特别大。很多苏-27UBK飞行记录仪前端磁头都因使用过度而报废,换了一批又一批,飞机的使用强度可想而知了。

为了更好的满足部队训练,发展国产的教练机是必要的。

第01架苏-27UBK

逆向仿制成功歼-11B之后,沈飞也基于苏-27UBK发展出国产歼-11BS,作为歼-11B配套的教练机使用。

歼-11BS是歼-11系列飞机中第一种使用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的型号(为了确保进度歼-11B还是用的模拟电传)。

并且,歼-11BS一开始就是用的国产太行发动机,不存在歼-11B那样的AL-31F技术状态。

歼-11BS,区别方法就是雷达罩涂装没有缺口

当时为了说服俄罗斯出售苏-27的生产线,中国空军还采购了76架苏-30MKK战斗轰炸机。这是中国空军第一次接触这种用途广、威力大、航程远的重型双座机,并自此着迷。

从技术指标上看,苏30MKK没有印度同期引进的苏-30MKI那么耀眼。但是前者的技术胜在成熟,中国空军可以早点拿到货,并快速形成战斗力。

事实上,中国空军的第一批苏-30MKK在2000年12月20日交付后,仅仅用了6个月时间就完成训练并开始担任战备值班任务。而印度的苏-30MKI达到达到堪用状态,已经是2010年之后的事。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张图,这是2004年一次内部展览上的苏-30MKK,琳琅满目的武器在当年很是震撼

这76架苏-30MKK装备了4个单位,每个单位19架。其中一个单位,就是某飞训基地的“蓝军分队”,。这个单位专门负责空军的战术研究、技术骨干集训、新机理论教学、新装备鉴定试验等任务。而这个“蓝军分队”,也是中国空军第一支专业的蓝军部队。

2004年,飞训中心组建了一个苏-30MKK蓝军分队。在这之后不久,歼-7E替换成了歼-10A,并且还组建了歼-11B分队。这三型三代机到位后,可以充分模拟中国空军周边的几个主要敌人。

比如苏-30MKK,可以充分模拟美军的F-15E战斗轰炸机的性能和战术,歼-11B可以模拟F-15C这种重型战斗机。歼-10则可以尽可能的展示F-16、幻影-2000等同等体型三代机的飞行性能。

从这个分配也看的出来,苏-30MKK带给中国空军的,不仅仅是一种性能先进的飞机,还是革新战术的有力工具。

同期的海军也不甘落后,引进了24架技术状态差不多的苏-30MK2(增加发射KH-31反舰导弹的能力),并且也高呼过瘾。毕竟这种重型机无论是执行制空还是制海任务,都游刃有余,对周边的F-15、F-16也能形成优势。

苏-30MK2,白头是识别标志

既然单座的苏-27SK可以搞出国产的歼-11B,那么优秀的双座型苏-30MKK自然也要有国产版。

于是,基于歼-11BS和苏-30MKK机型,沈飞在2011年推出了歼-16。这型机体全新设计、威力强大的战斗轰炸机迅速捕获了空军的芳心,至今已服役200架以上。

因为机体硕大、动力充足,空军还基于歼-16的机体,搞出了电子干扰机歼-16D。这种干扰机属于现代空战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飞行员已经有了“无电战,不升空”的心理。

至此,双座型苏-27系列的科技树在中国的发展基本是到头了。

双座型科技树

舰载型

中国海军于2005年开始改装“瓦良格”航母,发展成后来的辽宁舰。在更早之前,配套的舰载机战斗机项目也启动了。

2001年,中国海军从乌克兰搞到一架苏33的原型机T-10K-3。基于这架原型机,沈飞进行了6年的技术摸底工作,并于2007年正式启动国产舰载战斗机的研发。研发成果就是现在的歼-15“飞鲨”。

背后那架就是T-10K-3

研发歼-15的过程还有个有意思的插曲。

为了更好的了解舰载机设计理念,中国打算从俄罗斯购买苏-33舰载战斗机。毕竟歼-15跟苏-33算是兄弟俩,很有参考意义。

但是,中国提出只购买4架苏-33,这就让俄罗斯怀疑中国的动机了。辽宁舰至少可以搭载24架战斗机,你买4架有什么用?加上歼-11B的仿制事件,俄罗斯认为中国买4架苏-33也是为逆向仿制做准备的。

于是俄罗斯拒绝了中国,并要求至少购买48架。

谈判夭折,中国这边只能靠自己了。

歼-15可以看做是歼-11B的机体+三翼面,技术性能是歼-11B的空战+飞豹的对地攻击

歼-15是中国海军第一款舰载战斗机,现在所有关于舰载机的战术、飞行员的培养等科目,都是通过歼-15探索的。歼-15提供的是0-1的突破,意义非凡。

基于歼-15,衍生出多个型号。

首先是歼-15的双座型歼-15S,于2012年首飞成功。不过歼-15S的出镜率不高,在航母上也没怎么见过。

电视剧里出现的歼-15S

基于歼-15S,发展出一款电子战型号歼-15D。歼-15D对标的是美国海军的EF-18咆哮者,也被称为“咆哮鲨”。

歼-15D,有翼刀

另外,前几年还露面使用了国产太行发动机、相控阵雷达的歼-15B/T。这个型号应该会出现在003航母,与下一代舰载机歼-35搭配使用。

电视剧里出现的歼-15B/T原型机

不过,随着歼-35的服役,歼-15后续应该不会再有新型号了。

舰载型科技树

其他相关

武直-10,世界排行前三的专用武装直升机,克制坦克的利器

阅读: 152
其实这款直升机专业的名字叫“直-10专用武装直升机”,简称直-10,不过既然大家都习惯了武直-10的代号,也就用了,并非错误。为什么我们要搞专业武装直升机...

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的研制纪实

阅读: 192
引子:阎良醉了2013年1月26日,农历腊月十五。西安市阎良区,晴,最高气温13摄氏度,最低气温-2摄氏度,西风2~3级。今天,大运飞机首飞。天还没亮,西飞试飞站的同志们就起来了。早餐很简单,每人一个馒头一碗粥一个鸡蛋,还有一小盘咸菜。吃罢早餐,他们匆匆赶往大运的停机坪。唐长红天一大早就在院子里踱步,一遍遍梳理着首飞前的各种事项,不断问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

一篇文章,写清楚枭龙的发展史,也让你明白所谓的巴铁是怎么回事

阅读: 229
一篇文章写清楚系列,讲完空军装备过的机型后,现在轮到JF-17枭龙这个国内没有装备过的型号了。枭龙的子型号不多,所以本文侧重于重现该机的整个发展过程。从80年代的第一代佩刀II开始,到中间的超7项目,再就是最后修成正果的枭龙。这中间也会提到132厂和611所围绕着枭龙的争夺,以及内部竞争。然后本文也解答了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枭龙到底是不是终极歼-7。...

一篇文章,写清楚歼-10的发展历程,你不用看其他资料了

阅读: 229
1982年,中国空军开始规划下一代新歼,代号“十号工程”。一开始,参与新歼项目的只有601所,以及他们的歼-13方案。在新歼论证会上,611所的宋文骢,只是得到了旁听的机会。不过,在会议间歇,宋文骢抓住一次机会,演示了自己的方案。这个采用翼身融合、鸭翼布局的新颖方案,立即引起了空军的兴趣。...

一篇文章,写清楚歼-8发展史,连滚带爬的定型,10年磨出一把钝剑

阅读: 166
中国最近半个多世纪的航空业,如果评选最受争议的战机型号,非歼-8莫属。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让歼-8这么饱受争议呢?1.打U-2催生的双发歼-71963年,中国国土防空面临很大的打U-2压力。仅有的3个地空导弹营全国打游击,就跟大海捞针一样。歼击机型号里,唯一理论上可用来执行拦截U-2的是米格-21。不过,米格-21执行过几次任务都失败了。...

一篇文章,写清楚强-5发展史,“西伯利亚单程快车”其实没有修成正果

阅读: 307
作为国内发展的唯一强击机,强-5还是有历史地位的。本文就把强-5的前世今生讲清楚,并把已经出现过的型号,按照时间线全部梳理出来。这张图是不是很多人对强-5的初记忆1.替代伊尔-10的新强击机...
我来说两句

专题•杂文 | 怒向刀丛觅小诗



专题•兵器 | 中国军机系列



专题•打假 | 揭穿西方伪史



专题•人物 | 摇滚教父崔健



专题•人物 | 魔岩三杰传奇



专题•情怀 | ThinkPad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