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985,崔健的“前崔健”时代

摇滚记忆 阅读: 10

启程:中国摇滚1982-1997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崔健,是那个在1986年喊出“一无所有”的崔健,是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红色封面上黑色剪影的崔健,是那个被称作“摇滚教父”的崔健。

但是,这样的崔健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这个“崔健”之前,还有一个“前崔健”。听懂“前崔健”,对理解后来的“崔健”,会有不一样的启发。


●最初的脚步,踪迹零乱

1984年,出现了一盒有趣的卡带《当代欧美流行爵士Disco—崔健独唱集》,这是崔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专辑。



此时的崔健,已经在北京歌舞剧团以小号手的身份工作了三年。作为一个音乐家庭的孩子,崔健吹小号算是“子承父业”。而当时社会上“吉他青年”已经不是太新鲜的东西,虽然在“正经人”看来,街头弹吉他基本跟小流氓是划等号的,但挡不住青年的热度。因此,崔健也学会了弹吉他。


那个年代,轻音乐被广泛接受,团里也会录一些类似的作品,崔健除了吹小号,也会在电声轻音乐中弹弹吉他,同时非正式唱一些外国流行歌。渐渐的,他独特的嗓音和歌唱表现力被发现和肯定。据崔健自己在采访中说,有一次团里到邯郸演出,他唱的歌使得一个女孩感动落泪。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号手崔健发行了上边提到的自己的第一张演唱专辑。这张专辑的名字,用今天的话来说,有点雷人——“流行”“爵士”“Disco”,还“当代”。从这张专辑奇怪的名字可以看出,制作者把当时能想到、社会接受度最高的几个流行音乐概念都用上了。


这样的混搭,如今不又是挺“潮”的事情吗?当然,当时的崔健还不可能有主动将风格进行融合的意识,这样的专辑名字,显示了一个音乐人在探索之初的零乱脚印。


其中的音乐其实和摇滚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当时普遍采用的电声伴奏的一般流行歌。音乐中间,当然也有那种缺乏节制的一串串电音鼓声效,这也许就是八十年代所能理解的最“摇滚”的声音了。现在听起来挺傻的,也挺莫名其妙,时代的局限,永远是难以超越的。但是,即使是这些歌,与当时很多初期习作相比,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了。这张专辑可以看作是崔健当时的一个对欧美流行音乐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和心得。


如今,崔健本人可能连《浪子归》(《新潮》)都不愿意提了,更不要说这张专辑。但是,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音乐上也是如此。早期的这种尝试,对于崔健音乐的成熟是有价值的。比如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已经能够听出崔健在歌词表达内容上的严肃追求,尽管当时的表达还不够深刻和犀利,还有很多局限于时代的套话。从音乐上,也不是与后来的崔健完全八竿子打不着。比如《已到天涯》中,我们就听到了类似于《最后的抱怨》中假声与合唱相交织的“向前、向前”的歌词。


再回头看这个别扭的专辑名字,正可以看出崔健当时听的东西不仅多,而且有意识地直接汲养于欧美流行音乐和摇滚乐,底子打得不薄。这与现在的情形可能是不一样的。如今资讯过分发达,很多年轻的音乐人反而只择取自己喜欢的风格,对其他风格则没有兴趣,甚至心生厌恶。如此,往往形成一种狭隘的、营养不良的音乐口味。而崔健时代的这种饥不择食,反而培养了他们健全的音位脾胃,形成了强大的接纳能力,促发了比较全面的创作能力。由此看来,进步不一定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生的。



●缺乏“自我”的“倾诉”

1984年,崔健不仅录制了自己的第一张演唱盒带,还录制了他所参与的“七合板乐队”唯一同名盒带。转年,录制了个人专辑《梦中的倾诉》。这个阶段,无论是“七合板”,还是崔健本人,都还处于向西方流行音乐学习的阶段,有表达的强烈欲望,但其实没有自己的话语用来“倾诉”自身的感受。



先说说“七合板”乐队。如果没有后来的崔健,这支乐队大概也就彻底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1983年,北京歌舞剧团的七个年轻人不满足于仅仅完成没有新鲜感的演出任务,他们仿照欧美国家乐队的模式,也组成了一支乐队。为了表示七个人黏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的意思,他们给自己的乐队取名“七合板”。第二年,他们出版了乐队的专辑。不过,他们没有真的成为“七合板”,而是各自走了各自的道路,这张《七合板演唱专辑》,也成为这支乐队留下的唯一纪念。


乐队的7个人分别是文博、安少华、杨乐强、周晓明、李秀利、刘元、崔健。这7个人中,刘元作为崔健乐队乐手,一直活跃着。杨乐强、文博的名字,在音乐圈里,也还能够看到的。杨乐强后来以杨乐为名,为许多专辑吹过口琴。文博还会在一些聚会性质的场合演出,展示了中国民乐与摇滚相结合的创作成绩。


这张珍贵的专辑音乐很杂,主要是翻唱,有外国音乐,也有中国儿童歌曲。其中最主要的翻唱曲目是美国流行歌曲,最为人所知的是《斯卡布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这首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古老英国民歌,1960年代被西蒙和加芬克尔组合演唱,并作为第40届奥斯卡获奖影片《毕业生》(The Graduate)的插曲而广为人知。而杨乐强浑厚的嗓音演唱的美国乡村歌曲《水晶心》《月亮河》,乍一听真的有点美国在二战之前那种乡村音乐的“老韵味”,多年后崔健参加一档音乐综艺,力邀杨乐参加演出,由此更多人知道,杨乐原来一直在创作简单深沉、具有人文气息的民谣作品。


总的来看,如果“七合板乐队”中没有崔健,这个文艺乐团背景的演唱组合其实与“摇滚”关系不大。但有一首歌是例外,就是专辑开头的《<阿西们的街>插曲》。

这首歌出自1981年的日本同名电影。歌曲中一遍遍呼喊的“阿西”,指的是配件,在电影中比喻那些在大企业重压下生活艰难的小分包商,以及这些家庭中青年的苦闷。这部电影上映后,很快就被长影制片厂引进。片中的生活虽然在当时的中国大陆还不普遍,但喇叭裤、迪斯科等元素是一致的,让当时的青年迅速找到了共鸣点。这首节奏强劲的歌曲中一遍遍的“阿西”,也成为当时很多喇叭裤小青年字街头吉他弹唱时呼喊的内容。



这张专辑中,还有三首创作或半创作作品,也比较值得关注。杨乐、安少华改编的1960年代儿童歌曲《小毛驴》,风趣幽默,挺有意思。刘元作词,刘元、周晓明作曲的《痛苦》,与那个年代大陆音乐人想象的“摇滚”契合度比较高。


“七合板”乐队专辑中,专属崔健的作品是《艰难行》。这首歌也收录到了转年崔健的个人专辑《梦中的倾诉》中。大约10年后,《梦中的倾诉》换了个《回顾1985》的名字,进行了再版。




《梦中的倾诉》中的崔健,总的来看,依然只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流行歌手,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特形象。专辑曲目不外乎几个来源:第一类是大多数,20世纪60至80年代欧美大热曲目。《世界的末日》来自美国著名乡村歌手史琪特·戴维丝(Skeeter Davis)1963年发表的代表作《The End of the World》;《生活不能没有你》来自英国流行乐队“坏手指”(Badfinger)的《without you》;《梦中的倾诉》来自80年代美国底特律四人组合浪漫乐队(The Romantics)最成功的的单曲《Talking In Your Sleep》;《哈罗》是莱昂纳尔•里奇(Lionel Richie)的同名经典曲目;《谁谁谁》稍微特殊,使用的是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1983年专辑《Pipes Of Peace》中《Say SaySay》的曲子,但由黄小茂填词。第二类,港台流行音乐。包括罗大佑的《是否》,还有谭健常、小轩夫妇为黄莺莺、陈淑桦等人创作的经典名曲《星光满天》《梦里的呼唤》《雪花飘》。第三类,当时热门电影歌曲,即《草帽歌》(日本电影《人证》插曲)。


在《梦中的倾诉》中,唯一属于崔健自己的“倾诉”,是《艰难行》。

这首歌大概是崔健继《我爱我的吉他》之后,第二首正式的自创作品。这首歌还算不上一首佳作,但这是一首一听就是“崔健”的歌:音乐虽然还不够丰富,但有来自节奏的生命活力。歌词虽然还比较苍白,但已经在用革命乐观主义的修辞,向曾经的革命式、运动式社会状态断然告别。这些特点,都是崔健的,并且在不久之后即将出现的《一无所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等作品中全面呈现。


●“崔健”呼之欲出

经过了两张个人专辑、一张乐队合辑的锻炼,1985年崔健录制发行了他在全面向摇滚转型之前,最后一张流行化、民谣化的专辑,而且是第一张全创作专辑。

这张专辑的版本变化还挺复杂,下面先简单梳理一下。


1985年,崔健负责作曲,黄小茂主要负责作词,合作形成了一张专辑。这张专辑在深圳印象发行的时候,叫做《新潮》。



后来深圳音像再版这张专辑的时候,可能觉得“新潮”这个词在当时听起来太“土”了,于是根据流行音乐的套路,改成了《分手的时候》。



1986年,崔健的一嗓子“一无所有”横空出世。当时在流行音乐行业从业的香港青年刘卓辉(就是后来成为beyond御用词人的那位)嗅到了“崔健”的商机,于是买下了此时已经叫做《分手的时候》的版权。但这张专辑在深圳音像也没有母带了,后来辗转到香港、东南亚出版的这张专辑,使用的所谓“母带”,就是刘卓辉买下来的磁带,磁带上的“母带”两个字,是刘卓辉写上去的。


到了1989年,崔健第一张专辑发行,已经成为两岸三地的摇滚旗帜人物。这年3月,刚到BMG中国部的刘卓辉,感到他买来的这盒磁带,终于迎来可以大卖的时机。于是,《分手的时候》换了个名字《浪子归》,由BMG发行。



后来,BMG又转手将这张专辑的版权卖给了滚石。滚石为什么要买这张专辑的版权呢?因为他们在与新成立的可登争夺《一无所有》时失利,颇为失落,只好退而求其次,买来一张崔健更早一些时候的专辑来出版。台湾滚石出版这张专辑的时候,用的依然是《浪子归》这个名字,封面则设计成了后来乐迷都很熟悉的“崔健头像素描”。



专辑中的作品,还是有欧美流行歌曲模仿习作的痕迹,音乐的旋律现在听来“年代感”也太过明显,但已经可以感受到崔健在音乐驾驭上的能力。专辑标题曲《浪子归》,以及《流浪的歌手》,歌中包含着复杂的情感,对过去的生活方式,有留恋,有不舍,但更多是出离的渴望,但又交织着出离后的惭愧。虽然歌词是黄小茂创作的,但这样的主题,在崔健早期的一系列摇滚经典作品中,也还经常浮现出来,比如《出走》《假行僧》《花房姑娘》等。


这些歌虽然是流行歌,但不能说和后来的崔健毫无关系,它们直接从欧美流行音乐中汲取营养,已经显示出对于欧美节奏型音乐的偏好,而不是中国音乐传统的旋律化倾向。《为什么》、《新潮》能够比较明显地体现这种特点。


特别是《对视》《为什么》,歌词描述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和内心的寂寞,这样的主题,在崔健此前的作品中,基本没有见到。而曲风特点方面,《对视》已经能够看到我们后来熟悉的那个崔健的影子。这首歌的间奏有爵士化的即兴特征,无词歌部分更是后来崔健作品的一个重要标签。这首歌最终也获得了崔健本人的“特赦”,经过改编后,以《寂寞就像一团烈火》为名,收录在《解决》中。


虽然崔健本人可能认为这些作品过于幼稚,甚至可能只算是探索之初道路上一个不好看的趔趄。但是直到现在,很多所谓玩摇滚的人,其实还没有达到崔健在这张专辑中达到的层次——我指的不是音乐是不是好听,而是还没有形成清醒的意识去定位自己的音乐。

                                               

附:

(1984)崔健《当代欧美流行爵士Disco—崔健独唱集》曲目:最后的要求/上路/一样的迷惑/变化/记住这感觉/莫强求结果/正视/别再来/是个小孩儿/已到天涯

(1984)七合板乐队《七合板演唱专辑》曲目:《阿西门的街》插曲/ 斯卡布罗的集市/小毛驴/水晶心/痛苦/去何方/艰难行/月亮河/大地之子/半个月亮爬上来/什锦菜/生活不能没有你

(1985)崔健《梦中的倾诉》(1994《85回顾》)曲目:梦中的倾诉/谁谁谁/星光满天/梦里的呼唤/世界的末日/哈罗/艰难行/雪花飘/是否/我的心愿/生活不能没有你/梦中的倾诉/草帽歌

(1985)崔健《新潮》(1989《浪子归》)曲目:浪子归/拿错的雨伞/生活/你不要走/新潮/在远方/对峙/分手的时候/流浪的歌手/为什么

其他相关

崔健的凡人一面

阅读: 19
崔健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摇滚歌手,演唱了《一无所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花房姑娘》《不是我不明白》《宽容》《从头再来》《最后的抱怨》《蓝色骨头》《给你一点颜色》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有媒体将他称为“中国的摇滚教父”。...

你大概不知道,崔健的真面目!

阅读: 19
文 | 许多年今儿是崔健生日。除却演出,他曝光率一向不高。以至于年轻人听到这名字,可能只有刻板印象:“唱摇滚的,戴顶红五星帽子。”...
“崔健”入门指南

“崔健”入门指南

阅读: 10
崔健的7张专辑呈现出了驳杂的音乐光谱,其中包含拥有西北民歌血统的中国式摇滚歌谣,有伴以 funk 式演奏与 ska punk 律动的吉他摇滚歌曲,有使用电脑软件制作的 hip-hop 与电子摇滚乐,有与爵士或交响乐联姻诞生的杂交式摇滚乐作品,有大量使用录音采样、极尽铺陈之能事的抒情史诗,还有一些难于归类并颇富原创性的匠心之作。text | 刘阳子...
崔健《一无所有》点燃了中国摇滚的火种

崔健《一无所有》点燃了中国摇滚的火种

阅读: 15
摇滚这个音乐种类在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并兴起的。直到80年代初,国内大气电波中漂流的无一不是主旋律歌声。不要说摇滚,连流行曲都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状态。虽有早上听老邓、晚上听小邓之说,邓丽君的歌还是被定义为靡靡之音饱受批判,然而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无法压抑的,即使是抱着笨重的录音机,紧锁大门,躲在被窝里偷听,依然是无比的满足。此时这类歌曲名为“黄色歌曲”。1983年,李谷一以《乡恋》在当年春晚播出,可以说是揭开了国内流行曲的序幕。那时还不叫流行音乐,但开始正名为通俗音乐。...

崔健 《1986-1996十年精选》专辑赏析,上篇

阅读: 12
关键词:摇滚已死、鼻祖、行为艺术、红色摇滚一、不骗你,摇滚乐真的早就死了!...

崔健的三个自我

阅读: 7
昨天偶然翻到“圆桌派”第七季,看到嘉宾中居然有崔健。上一次在节目中看到崔健,还是“中国之星”,真是久违了。音乐界有两个人,除了想听他们唱歌,还想听他们说话,一个是罗大佑,另一个就是崔健。去过罗大佑2005年的北京演唱会,我们的位置离舞台太近,音响震耳欲聋,50岁的罗大佑的声线也不是那么理想。没有嘉宾,歌与歌的间隙,只有罗大佑大段的独白。这么多年过去,他说了什么早已没有印象,但我却永远记住了他的姿态:思考的姿态。这世界上许多介质,文字、音乐、美术,你觉得它们天经地义与美相联,但总有一些人,让你不得不正视它们的社会属性:不仅呈现美,还呈现社会,甚至能在喧嚣浮躁的社会表面挖一个洞,再掘地三尺地下去。...
我来说两句

公告&说明:


    一、除了“日常随笔”的全部、“人体艺术”的少部分、“私房摄影”和“中年文摘”的极少部分之外,本站其它内容全部采集自新浪微博、百度百家号和腾讯微信公众号。
    二、本站空间所处机房,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电信CN2直连线路,已开启全球CDN加速支持,从美国以外地区访问本站,理论上应是比较顺畅,如遇经常性的卡顿延迟,欢迎在线留言,予以告知访问故障的详情,谢谢。

专题•打假 | 揭穿西方伪史



专题•兵器 | 中国军机系列



专题•人物 | 摇滚教父崔健



专题•人物 | 魔岩三杰传奇



专题•情怀 | ThinkPad



专栏•杂文 | 怒向刀丛觅小诗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