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谁在哭谁在笑?
家人们,这几位老粉丝提出的问题,也是您想问的吗?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养老金并轨这件事儿。
一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体制内)和企业职工(体制外)的养老金都存在很大差异。
企业职工每年要交很多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到养老金也就是仨瓜俩枣;
而体制内的人不需要自己缴纳养老保险,却可以领到企退人员的N倍养老金,甚至比正在上班的年轻人工资还要高。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所以他们的养老金一直被称为退休金,或是退休工资,金额大体是跟他们退休时的工资挂钩的。
1.工作满35年的,按90%计发;
2.工作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
3.工作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另一边,企业职工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养老金主要来源于社保基金。
也就是说,体制外的养老金是跟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社平工资等因素挂钩的;而体制内在职期间不需要缴费,由财政部拨款,退休金就是自己退休前工资的80%-90%。
这显然不公平,各界反对的声音很大。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养老金并轨。
并轨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需要像企业员工一样,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也就一致了。
和延迟退休一样,并轨不能一刀切,于是给了10年过渡期,将工作人员分为三类:
老人:改革之前(2014年10月)退休的人,没有任何影响,“并轨”跟他们没关系。
新人:改革之后(2014年10月)参加工作的人,他们将完全按照新办法发放养老金,和企业职工一样。
中人:改革之前(2014年10月)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后陆续退休的工作人员,10年过渡期也主要考虑这部分人。
当时制定了一个“保低限高”的政策,就是按照新老退休方法作对比,如果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更低,那就按照老办法发放;另外新办法高于老办法的话,那超出的部分每年会按照一定比例发放,如此算下来,改革之后很多“中人”的养老金会提升,这项政策实质上是保证了体制内工作人员利益最大化。
那么,2024年的养老金并轨又是什么意思呢?
2014年10月改革的时候,对“中人”设置了10年过渡期,10年之后,也就是今年的10月之后,他们就将全部按照新办法领取养老金。
那么问题来了,并轨之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养老金待遇就一样了吗?
当然不是!
虽然说规则一样,但影响计算公式的因素有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当地社平工资。
缴费年限和社平工资都差不多,主要是缴费基数。
大部分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都是为员工缴纳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而体制内的都是足额缴纳,而且稳定持续。
缴费基数的差异,将直接导致最终退休金的差距。
另外,体制内不仅仅只有养老金。
他们有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资越高,企业年金就越高。退休后按月领钱,相当于第二笔养老金。
体制外的退休人员也是有机会拿到企业年金的,那通常是国企和央企,绝大多数普通私企职工无法享受。
再来,体制内除了养老金和职业年金,还有其他补贴,比如医疗、住房、抚恤费、丧葬费等等。
那么,2024年养老金并轨后,您的养老金有什么变化呢?
如果您是体制内的,假如明年退休,您会少了过渡性养老金,拿到的钱会比2024年前退休的少。
如果您是体制外的,那就没什么变化了。
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有多少,想必您已心中有数了。
虽然养老金10年前就开始并轨改革,但近几年,考公热度不减反增,
2019年报名人数138万;
2020年报名人数143万;
2021年报名人数151万;
2022年报名人数202万;
2023年报名人数250万;
2024年报名人数300万。
为什么这么热?
因为考公,是体面养老的最佳方式,没有之一。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