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写清楚歼-6的发展史,唯一被喊“万岁”的国产战机
继续一篇文章写清楚系列,文末有其他型号发展史的链接。这一篇是关于歼-6的,唯一被喊过“万岁”的型号。
应对F-86危机
1956年,中国开始自行生产歼-5(仿制米格-17F)并装备部队。不过,歼-5的性能跟米格-15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提高。面对当时台湾已经开始装备的F-86F,基本没有优势。
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歼-5与F-86F爆发数次空战。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整体上是处于下风的。前往福建轮战的空1师就反应,昼间型歼-5(米格-17F)勉强可以跟F-86F周旋,但是全天候型米格-17PF因为装备了雷达,消耗更多的发动机功率,显得有点笨重,更适合当截击机用,无法和F-86F对抗。
所以,空军需要更新一代的歼击机,以应对F-86F,以及台湾即将装备的F-100。
F-86F堪称亚音速飞机之最。1963年,中国空军曾得到过一架台湾飞行员徐廷泽投诚开来的F-86F,测试后对其评价极高:舵面效应高,高速飞行时操纵性十分优秀。
实际上,中国在1957年就与苏联达成了协议,引进米格-19战斗机及生产技术,另外还包括配套的K-5M空空导弹的全部技术资料。
1958年10月,首批8架米格-19P歼击机抵达中国,并交付给了空1师。之后又有46架陆续交付。
到年底,另外两个型号米格-19PM和米格-19S也相继抵达,中国空军正式迈入超音速时代。
上述3个型号,米格-19P是全天候型(武器只有机炮),米格-19S昼间型(即只能白天作战,且只有机炮),米格-19PM是全天候导弹型(装备空空导弹,没有机炮)。
当时中国空军有很大的国土防空压力,需要对付不断窜扰的台湾侦察机。而这些侦察机基本都是晚上出来,少量的米格-17PF无法覆盖辽阔的国土和漫长的海岸线。
所以,中国航空业和空军都决定,优先仿制全天候型米格-19S和米格-19M,并且只引进了这两型飞机的生产技术和资料。
1958年2月,这些资料随同米格-19一起陆续抵达中国,仿制工作开始。
歼-6(东风102、五九式)
这是昼间型米格-19S的仿制型号。
前面说了,1957年和苏联谈判时,中国并没有引进米格-19S的技术资料(也就是没打算仿制)。但是1958年跟台湾的空战后,空军反馈需要灵活的歼击机。而引进的三款米格-19,恰恰是昼间型米格-19S最符合空军的需要。
于是,在1958年7月,沈飞决定对米格-19S进行逆向仿制(因为没有引进图纸),称为歼-6(当时还叫东风102)。
米格-19S和米格-19P本就是同宗,区别主要在前机身,因为后者装备了雷达。为了加快仿制进度,歼-6直接照搬了米格-19P的后机身(因为有图纸)。然后,只要逆向测绘米格-19S的前机身和机翼就行。
因为不需要考虑全天候作战能力,所以PR-1雷达被拿掉,用简易的雷达测距仪取代。为了增强火力,在机头右下方增加了一门30毫米机炮(原来只有翼根2门23毫米机炮)。
另外,进气道前设计一个整流锥,以改善进气效率。
1958年12月,歼-6完成图纸设计。次年2月,完成设计审查并开始生产。事后来看,这次审查有点仓促了。
1959年9月30日,歼-6首飞成功,12月6日完成试飞。
1962年,第一次生产型歼-6交付空军试用(当时称为五九式歼击机)。
不过,歼-6在试用期间暴露出严重的生产质量问题,比如机体强度不够,剧烈抖动等。所以在生产了33架后,歼-6被迫停产。已经生产出来的飞机,全部返厂维修。
歼-6(东风102),整流罩是其识别特征
歼-6甲(东风103、五九甲)
米格-19P的仿制型,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这是一开始就打算仿制的型号,于1958年8月开始。因为立项时间晚了一个月,所以序号排在了东风102之后,得名东风103,后来改名歼-6甲。
歼-6甲的仿制工作开始后,赶上了那个特殊的时期。在1958年8月召开的航空工业技术会议上,提出要“快速试制”,以实现年底就成功的目标,并准备给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献礼。
为此,在苏联给的图纸还没到齐的情况下,沈飞就开始了仿制工作。为了缩短工期,很多生产工艺和环节被大大简化,也没有按照图纸要求的来。
与此同时,沈阳发动机厂仿制的涡喷-6发动机也存在同样的情况,生产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1959~1961这三年,生产的发动机没有一台是合格的。
1958年12月17日,仅仅4个月后,歼-6甲0001号原型机就首飞成功了。因为工期被大大缩短,这架飞机在试飞期间其实就暴露了很多质量问题。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1959年4月25日,歼-6甲还是通过了技术鉴定,投入生产。
更神奇的是,沈飞在1958年10月就投产了第01批的10架,11月投产第02批51架。此时首飞都还没完成,鉴定更是还没做,可见当时是有多冒进。
到1960年7月停产整顿之前,歼-6甲一共生产出来65架,全部不合格,只能返厂维修。
在同一时期,南昌飞机厂也开始生产歼-6甲。1959年9月29日,南昌飞机厂生产的首架歼-6甲首飞成功,随后一共生产了7架,也都不合格。
这批歼-6甲全部不能按时交付,严重影响了空军的换装计划。以至于当时空军在打击夜间低空入侵的P2V时,不得不想出各种土办法。比如用伊尔-28、图-2、图-4等轰炸机投照明灯,为歼击机提供视野,创造射击窗口。
这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实战效果非常不好,还在一次拦截中发生两架图-2撞山坠毁,8名飞行员牺牲的惨烈事故。
歼-6甲的质量问题,和前文提到的歼-6的质量问题,都是因为冒进导致的。
歼-6甲,注意机头是没有机炮的
歼-6乙(东风105、五九乙)
米格-19PM仿制型。
米格-19PM也是全天候型,不过作战武器是空空导弹,且拆除了机炮,跟早期F-4的思路有点像。
当时空1师试用米格-19PM后,认为这种飞机比米格-19S(白天型)笨重了很多,机动性自然不大好。但是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且导弹的作战距离比机炮大,用于拦截轰炸机或者夜间侦察机比较合适。
米格-19PM的仿制型号称为歼-6乙(当时还叫东风105),由南昌飞机厂负责。之前让该厂试制7架歼-6甲,是为了提前熟悉米格-19的设计和制造。
1960年7月,首批5架歼-6乙组装成功,零部件全部由苏联提供。之后,开始用自制的零件生产。因为遇到了质量问题,一直到1963年,采用自制零件的歼-6乙才首飞成功,1964年投产并交付部队。
到1966年,南昌飞机厂累计交付空军19架歼-6乙。这批飞机是在整顿之后生产的,所以质量比较稳定。
前文说了,跟随米格-19一同引进的还有K-5M空空导弹及资料。K-5M的仿制型号称为霹雳-1,是我国第一型空空导弹,配套歼-6乙。
但是,K-5M还是源自二战的技术,射程近(只有6公里),且机动能力差,只能对付轰炸机这类慢速目标。再加上当时国内已经在仿制性能更好的霹雳-2,这种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跟霹雳-1的制导原理完全不同,也无法通用。
综合考虑下来,歼-6乙和霹雳-1的前途就不被看好了。
所以,歼-6乙一共就生产了这么19架。
1967年6月30日,三机部正式通知南昌飞机厂停产歼-6乙飞机。为后续生产已备下的料和零部件,则转给歼-6其他型号(因为大部分零部件是可以通用的)。已经生产的歼-6乙,则加上航炮,恢复到歼-6甲的技术状态(全天候航炮型)。
歼-6乙,翼下有4个导弹挂架,而且这个是恢复了机炮设计的
这是没有航炮的歼-6乙,原汁原味的导弹截击机
三个型号的歼-6,都有各自的仿制对象
歼-6丙(歼-6基本型、五九丙)
看到前面的内容大家应该发现了,仿制了3个型号的米格-19,竟然只有19架歼-6乙没有质量问题。
贺帅在1960年11月视察沈飞时,要求进行全面的质量整顿,并下达了新的指示:要原原本本地按苏联图纸从头开始,重新试制,不要修修补补,搞改良主义,要下决心一刀两断。
于是,沈飞开始重新仿制米格-19。
与空军沟通后,重新仿制的型号选择了米格-19S(白天型)。虽然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但是该型号机动性更好,更符合当下需求。
1961年,重新仿制米格-19S的工作开始。一切都推倒重来,严格按照苏联给的图纸进行,确保生产质量。
因为都是仿制米格-19S,重新仿制的型号跟之前的歼-6技术指标是差不多的。但是新机仍旧给了一个歼-6丙的型号(也称为歼-6基本型),以示区别。
1963年9月23日,歼-6丙0001号原型机首飞。
12月5日,歼-6丙通过设计定型。这代表过去的混乱终于结束了,歼-6达到了可用状态。
这就是中国航空史上著名的“歼6飞机优质过关事件”。
1964年6月28日,首批歼-6丙(还是还叫五九丙)交付38架(交付海航4师10团和空18师54团),并外援8架。
到1986年停产,歼-6丙一共生产了3000多架,至今仍然是我国生产数量最多的机型。后世说的歼-6产量高,基本就是指歼-6丙及衍生型号。
歼-6一直服役到2010年才全部退役,近乎半个世纪。在这期间,歼-6创造了多个辉煌的记录,比如在国内取得战果最多的机型、在国外取得战果最多的机型等。
尤其是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20年的时间,歼-6是中国空军最为依仗的机型。以至于70年代,有人喊出了“歼-6万岁”的口号。口号本身或许有点偏颇,却也体现出歼-6的地位。
后续歼-6的各种改型,基本都是歼-6丙进行的。该型号算是歼-6系列的基准型号了,就像歼-7II之于歼-7系列、强-5II之于强-5系列。
歼-6丙(空速管折起的状态),三机炮,没有整流锥
歼-6I
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军机就不断入侵我国南疆领空。其常用的BQM-34A“火蜂”无人侦察机,飞行高度可达20000米,大大超过了歼-6的升限(17500米)。
中国空军当时虽然已经装备了米格-21,也可以飞到20000米。但是这个高度的空气太稀薄,米格-21必须保持比较高的速度,才能稳定飞行。这样一来,速度就比“火蜂”快太多,攻击的窗口太短,不易拦截。
而且,当时米格-21一共也就12架(国产的歼-7还没出来),无法覆盖广袤的空域。
为此,空军决定对现有的歼-6进行改装,以满足高空拦截的需要。
改装的最大目标是提高升限,在发动机改不了,气动布局也改不了的情况下,就只能降低飞机的重量。
为此,空军拿一架歼-6先进行了试验,拆除了座椅防弹钢板、一门机炮等设备。重量降低后的歼-6,飞到17500米的高度后,再通过动力跃升的方法,可以飞到18600米,并保持可控飞行。
1964年11月15日,空1师就是通过这个办法,在17600米的高度击落了一架“火蜂”,证明了这个改装思路的可行性。
随后,沈飞基于这个思路,研发了专门用于拦截无人机的歼-6I。
歼-6I在歼-6丙的基础上,拆除了很多非必须装备,比如防弹钢板、着陆灯等。并且把翼根两门机炮都拆除了,只保留了机头的1门。另外,襟翼面积提高了0.6平米,以提高升力。
1966年9月,歼-6I首飞成功,随后在1967年5月之前改装了12架(基于现有的飞机改,不是重新生产)。
因为只是应急型号,所以后续没有大规模的改装。
实在是找不到歼-6I的图,一来该型号跟歼-6丙长的很像,二来该型号没有长期服役,后来应该恢复成三机炮状态了
歼-6II
这是基于歼-6I的进一步改进型号。
还是继续拆除部分设备,比如照相枪、发动机防护板、武器挂梁等,然后适当增加了机翼面积。
另外,优化了进气口设计,比如二级可调进气锥、进气口周边增加辅助进气门,以改善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进气效率。
1969年3月25日,歼-6II首飞成功,但是仅生产了2架,项目就终止了。
因为在1969年之后美军减少了对我国境内的侦察,并且歼-7也开始陆续交付使用,空军对歼-6II的需求就没那么大了。
笔者查资料的时候看到有说法,歼-6II取消了所有的航炮,取而代之的是翼下增加发射霹雳-2空空导弹的能力。相比机炮,导弹可以极大的提高攻击距离。
考虑到当时霹雳-2导弹差不多就是在同期定型的,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博物馆里的歼-6II,在机头却是有机炮的。除了机头右下方原有的30毫米机炮,机头左下方还增加了1门23毫米机炮。
那么,有可能的歼-6II在试用中发现霹雳-2实在不理想(也确实不理想),于是恢复的机炮设计。但是为了减轻重量,就选择了一门30毫米和一门23毫米,而不是两门30毫米。
或者说,也可能是因为翼下的挂点占的是副油箱的位置,导致歼-6的航程下降的太厉害,以至于取消了导弹?
当然,以上只是猜测,尚无足够的资料证实。
博物馆里的歼-6II,注意进气口周边的辅助进气门是其识别特征之一,另外只有机头航炮。歼-6I的外观跟这个比,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整流锥。
歼-6III
在重新仿制的歼-6丙成功后,空军就开始了对该机的进一步改进(前面的歼-6I和歼-6II是改装,不算改进)。改进型被称为歼-6III,主要还是要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
改装歼-6II的部分经验被沿用了过来,比如可调式进气锥、辅助进气门、增加机翼面积等。
另外,歼-6III使用的改进型涡喷-6甲发动机,全机推重比从0.86提高到0.988,算是比较大的升级了。
1969年8月5日,歼-6III首飞成功,1970年就投入生产。仅当年就生产了303架,到1975年327架。另外,贵州011基地也生产了85架。
然而,这批歼-6III也是遇上了混乱时期,又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以最严重的1971年为例:
1971年3月,部队的两架歼-6燃油箱槽下侧壁板豁裂。分析原因是未按图纸生产,漏装零件,造成油箱壁板强度不够所致。此事故涉及在厂的324架飞机和部队的567架飞机需要重新补装零件。
1971年4月,发现歼-6飞机主梁材质存在“亮点亮线”的瑕疵。造成416架飞机停飞检查,由于主梁是无法拆卸更换的关键零件,因此只能通过飞行检查确定不同飞机的寿命,以区别使用。
1971年8月,在援外的飞机上又发现机身第20框出现裂纹,查明原因是因为选用的新材料在电镀过程中产生氢脆现象导致的。这次又造成537架飞机需要分解进行检查,其中已经交付部队的的298架更换了第20框组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影响了部队的战备训练。
而且,8月这次出现的问题,是在援助巴基斯坦的歼-6上发现的。丢脸丢到国外,这让领导人很是不满。
问题实在太多,已交付的歼-6III大面积停飞返厂维修,新飞机的生产也被停下。
歼-6III,三机炮+整流锥+辅助进气门(封闭了)是其识别特征
歼-6III改
被返厂维修的歼-6III,在解决已有的质量问题的同时,顺势做了一些技术升级,主要包括2个:
1.加装翼尖挂架,用于挂载霹雳-2空空导弹。这也是国内第一款采用翼尖挂架的战机,下一个得等到80年代的飞豹。
2.将减速伞舱从机腹下移到垂尾根部,提高了着陆时开伞的灵活性。
关于歼-6III的翼尖挂点,其实图片很少,空军在实际使用时很少这么用。因为翼尖挂点增加了飞行阻力,影响机动性能。再加上霹雳-2本身就不怎么样,所以部队的歼-6III基本都是不带导弹的。
一直到90年代,为了应急,给歼-6在副油箱外侧设计了一个翼下挂点,用于挂载改进型霹雳-2B。当然,这是后话了。
翼尖挂载霹雳-2的歼-6III改
歼-6新III(歼-6XIII)
基于歼-6III的进一步改进型,主要是在机身翼根前方加长了一段,以增加一个内部油箱(201公斤燃油),提高航程。
但是这个改动的初衷不是为了提高航程,而是为了配平。
歼-6III因为翼展有缩小,导致飞机的气动重心前移,出现“纵向操纵过灵”的情况。如果是电传操纵时代,这反而是个优点。但是歼-6是机械操纵,这就是个问题了。
所以,歼-6新III选择在前机身增加一截,就是为了将飞机的重心前移,以平衡气动重心改变的情况。
歼-6新III于1975年首飞,1978年完成试飞。此时歼-7已经达到了堪用状态,歼-8白也即将服役。过于落后的歼-6实在没有继续生产的必要,所以歼-6新III生产了4架用于试验就停产了。
歼-6新III的图片找不到,该型号跟歼-6的状态差不多
歼-6IV
70年代初期基于歼-6丙研发的全天候型号。
为了满足夜间作战要求,歼-6IV在机头安装了645型雷达,布置在机唇上方和进气锥里。
所以,机头的那门机炮被移除,以降低前机身的重量。
歼-6IV于1970年9月首飞成功,但是遇到了歼-6III一样的质量问题,所以只生产了7架就停止了。
歼-6IV,有雷达罩,机头没有机炮
歼-6新甲
歼-6IV失败后,空军的夜间作战力量只能继续依靠60年代生产的歼-5甲,以及当初返厂维修的65架歼-6甲(还记得前文提到的这个型号吗,最开始仿制出的全天候型)。
这些飞机要么性能不够,要么寿命快到期了,急需替换。虽然此时有了更好的米格-21和歼-7,但是都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于是在1973年,空军决定重新生产歼-6甲飞机。新飞机被称为歼-6新甲,以示区别,由贵州011基地负责。
歼-6新甲跟原来的歼-6甲的主要改进之处,是换了新的SL-2雷达,并在机翼下、副油箱外侧增加一对挂点,用于挂载霹雳-2。
另外,歼-6新甲增加了尾部告警设备,提高了对后半球的感知能力。
1975年12月24日,歼-6新甲首飞成功。1977年,该机完成试飞并定型,至1983年停产,生产了173架。
基于这批歼-6新甲,7大军区(百万裁军,11大军区缩减为7个)各自组建了一个夜航团,是80年代早期中国空军夜间防空的主力。因为那会儿投入服役的歼-7、歼-8都是昼间型号,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80年代,在F-15、F-16满天飞的年代,中国空军的夜间防空主力竟然还是歼-6,你敢信?
90年代中期的歼-6新甲,导弹挂架被挡住了
歼侦-6
基于歼-6丙改进的侦察型号。
早在1967年,沈飞就基于歼-6丙改装过一批昼间侦察型号,当时称为歼-6C。至1972年,一共交付49架给部队试用。
1976年1月,空军正式决定研发歼-6的侦察型号,也就是歼侦-6。
歼侦-6装备了1部高空照相机和4部中低空照相机。其中高空照相机还是从击落的U-2飞机残骸上获得的美制产品仿制而来,性能还是不错的。
1976年4月,歼侦-6就开始了试飞,并在当年10月定型。
到1984年停产,歼侦-6生产了133架。
歼侦-6,注意机身下下凸起的侦察舱
歼教-6
歼-6的同型教练机,也是基于歼-6丙的设计。
1970年11月,歼教-6首飞成功,于1973年定型。
到1986年停产,歼教-6一共生产了634架。
除了给歼-6部队使用,歼教-6也是强-5部队的教练机。因为强-5是基于歼-6设计的,很多技术指标都一样。为了节省成本,当时就没有开发强-5的同型教练机。一直到后来歼教-6退役,才开发了强教-5。
歼教-6服役到了2010年
以上基本就是歼-6出现过实机的战斗型号,及发展谱系
下面介绍基于歼-6的一些技术验证机,以及没有实机的方案。
BW-1变稳技术验证机
基于歼教-6开发的电传操纵验证机。
最早是基于飞行试验研究所的007号歼教-6改装了一架,不过该机在1984年的一次事故中坠毁,原因是操纵系统的不成熟。
1989年,基于008号歼教-6改装了新的操纵系统,被称为变稳1号(BW-1 )。
BW-1号服役了7年,期间做了大量的飞行技术试验,使我国在电传操纵飞机试飞技术、评定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1996年,老迈的BW-1被K-8教练机发展的K-8V变稳机取代。
BW-1
歼-6甲平显火控系统试验机
基于歼-6新甲开发的平显火控系统验证机,于1982年首飞。通过其验证的火控系统,后来装在歼-8II上。
这个验证机找不到图片。
歼-6四号方案
这个型号其实很多人都听说过,就是在六七十年代搞的垂直起降型,当时被称为“四号任务”。
这个方案就是在歼-6丙的基础上,安装升力风扇发动机。以实现垂直起飞和降落。但是这个升力风扇发动机只在起降的时候有用,在飞行过程中就成了死重。以歼-6的体格,带这么多发动机,机动性和航程都会很难看。
最主要的是,以那会儿中国航空业的技术,根本搞不定这种方案,下马是唯一的结局。
这个方案怎么看怎么魔幻
歼-6靶
基于歼-6开发的无人靶机。
测试中的歼-6靶机
总得来说,因为平台发展潜力有限,基于歼-6发展的验证机没有基于歼-7发展的验证机多。
歼-6在海外
歼-6是中国对外军援最多的机型,注意,是军援,不是出口。因为那些年中国给国外提供的战机都是免费的,一直到1979年才开始进行正常的军售。
朝鲜
前文提到1964年6月28日,首批歼-6丙交付38架,并外援8架。这8架,援助的就是朝鲜。这是歼-6第一次对外援助,比援助其他国家都要早。
后来在1971年和1972年,中国又先后援助了90架歼-6丙过去。
1979年,再次援助30架歼-6丙。
至此,援朝朝鲜的歼-6一共达到了128架。
另外还有数量不详的歼教-6
朝鲜的歼-6还在服役,注意机身下加装了炸弹挂点,作为攻击机使用
阿尔巴尼亚
早在1965年,中国刚实现歼-6优质过关,就援助了12架给阿尔巴尼亚。当然也不是白给,阿尔巴尼亚给了12架米格-19PM作为交换。这批米格-19PM为当时危机四伏的中国夜间防空,多少增添了一点心理安慰(当时仿制的歼-6甲和歼-6乙都有质量问题)。
一直到1971年,中国一共援助了70架左右的歼-6丙。
阿尔巴尼亚的歼-6,早就退役了
巴基斯坦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被美国制裁,其空军的美制F-86、F-104受到严重影响,无法正常使用。
为此,巴基斯坦找到中国,寻求援助。
1965年开始,巴基斯坦从中国先后获得了260架的歼-6,全部免费。
并且,中国还帮巴基斯坦对这些歼-6进行了升级,用于兼容欧美的武器,比如AIM-9空空导弹、MK-82炸弹等。
并且,巴基斯坦的歼-6有大量的实战经历,击落过印度空军多架飞机。
挂载了AIM-9响尾蛇导弹的巴基斯坦歼-6
埃及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埃及同苏联的关系破裂,于是也转向中国寻求武器援助。
不过埃及找过来已经是70年代末了,此时中国已经决定不再无偿援助。于是在1979年,中国与埃及签订了44架歼-6、6架歼教-6、220台涡喷-6以及相关配件的出售合同。
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外出售飞机。
孟加拉
孟加拉国空军一共装备过40架歼-6,都是巴基斯坦赠送的。
越南
越南战争期间,中国先后援助了40架左右的歼-6给越南。
歼-6在越南空军手里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击落了7架F-4鬼怪战斗机。
柬埔寨
1977年,中国援助了16架歼-6给柬埔寨。这些歼-6是以散件的形式装箱运过去的,让柬埔寨自行组装。
不过柬埔寨只来得及组装出6架,其余备件被入侵的越南缴获。
伊朗
1983年,朝鲜给了伊朗24架歼-6(转送中国的援助)。
伊拉克
1982年,埃及获得F-16,然后就开始大量淘汰歼-6、歼-7等飞机。
1983年,埃及送了40架歼-6给伊拉克。
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苏丹/索马里
这些非洲国家先后都获得了歼-6援助,数量都是十几二十架。
上述国家的歼-6照片实在不好找,这里就只放一张埃及的歼-6
歼-6的战绩
歼-6是取得战果最多的国产战机,这里就贴几个典型战例吧。
1964年11月25日,空1师2团的歼-6,通过跃升的方法,在南海上空击落一架美国BQM-34“火蜂”无人侦察机。这是歼-6的第1个战果,也是中国空军首次击落美军无人侦察机。
1965年3月24日,海航4师10团(也就是后来的海空雄鹰团),也是通过跃升攻击的方法,击落一架BQM-34A。这是海军航空兵首次击落美军无人侦察机。
1965年3月31日和8月21日,海航4师10团的舒积成,驾驶歼-6两次击落BQM-34A。
1965年3月18日,空18师54团的高长吉驾驶歼-6在超音速的状态下,击落了同在超音速飞行的台湾RF-101侦察机。
1965年9月20日,海航4师10团的歼-6,击落一架美军F-104C战斗,飞行员史密斯跳伞被俘。
1967年6月26日,海航6师16团的歼-6,击落一架美军F-4C战斗机。F-4可是双发重型机,属于与标准的二代机,而歼-6只是一代机的标准。
1967年8月21日,空18师的四架歼-6,在广西方向击落美军2架A-6攻击机。这要是中国空军首次击落这种重型攻击机。
这幅油画,描绘的就是歼-6击落F-4C那场仗
总结
纵观歼-6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中国航空业技术薄弱的写照。前文提到的歼-6被喊万岁,一方面体现的是歼-6的历史地位,但是也反映出中国航空科技长期落后的客观现实。
要知道,歼-6被喊万岁是70年代的事了,那会儿苏联已发展出米格-23和米格-25,美国更是已经推出了F-14和F-15两款三代机。
而中国这边连歼-7都还没搞定,只能拿歼-6撑着。
但是歼-6在国土防空期间,取得了包二代机F-4C、F-104C在内的诸多击坠记录。这不能说明歼-6比这些机型先进,却能证明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
或许,这才是“歼-6万岁”的真正含义。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