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思辨课——如何看懂科幻作品?
似乎才几年的时间,世界便在迈向科幻的道路上加速了。一个又一个科技新闻冲击着我们的生活。Chat GPT诞生了,大语言模型迅速普及。Space X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商业载人飞行。与此同时,脑机接口技术实现突破,无人驾驶出现在城市街头,新能源成为一种生活选择。而在生态方面,全球变暖日益严峻的现实也让另一种被称作“科幻灾难”的类型想象变得触手可及。
《断网假期》剧照
有人会说,这一切都被夸大了。科技的进步距离赛博朋克电影还相当遥远。地球生态的改变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道微波。也有人说,灾难的车轮已经滚动。如果不限制科技公司的力量并对科技发展进行引导,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控制气候变化,人类的自我消亡便不可避免。但无论乐观还是消极,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科技产品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想一想手机,还有多少人可以脱离它度过完整的一天?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它会不会以另外一种形态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甚至,当虚拟现实完全成为人类互动、娱乐,甚至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我们的身体,因为不被需要,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所以,当科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现实,科幻思考与谈论越来越成为日常,当科学的变化加速,未来变得模糊不清时,我们应该如何与孩子们谈论这一切?我们如何在这一切变化中谈论与之相关的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甚至伦理道德呢?我们必须认识到,科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至于它是什么,它会成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与之相关。
《人工智能》剧照
正是在这样一份关切中,我们的科幻课程诞生了。我们希望通过科幻作品——文学或者电影的阅读与赏析,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思考未来,同时也更具体地关注当下,既丰富幻想,也滋养现实。这并不矛盾。科幻不可能无中生有。著名的《星球大战》据说受到了《七武士》的影响。但即使没有这种关系,我们也很难拒绝一种诱惑,将宇宙星球间的战争对抗与人类历史上的纷争相对比。即使是那些更加严肃的硬科幻作品,比如阿瑟·克拉克著名的《太空漫游》系列,所讨论的也是人类长期以来的存在问题。在我看来,那几乎就是高更一幅作品的名字: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所以,阅读科幻作品,思考我们的未来,也是思考我们自身、当下和我们的命运。为了回答科幻作品中隐藏的问题及选择,我们必须思考人类文明的深层本质,思考人类道德的核心。而在具体的阅读中,经由剥丝抽茧的细读,我们也可以发现写作者背后深藏的价值观念、无意识的人类中心,悲悯与残忍,孤独与爱。这是想象力的批判,也是批判的想象力。当然,科幻作品总是令我们着迷,它们是科学技术和故事想象大胆而绚丽的双人舞。在这次课程中,我们希望孩子们既能够收获阅读的愉悦,也能够在思考中培养批判力、想象力和一种既开放又严谨的科学态度。
十二次课程,我们将分为四个主题,并且在每个主题下面完成长篇小说、电影和短篇故事的阅读与讨论。以下是具体的课程结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