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唯物主义认真解读 “熟女”、“人妻”……
文 | 汤祯兆
关于“熟女”一词,其实在中日两端的语言运用上,颇有对照出入的观察趣味。
首先,若纯粹从年龄层区分的中性意义来考虑,虽然没有明确界定,但在日本语境中大抵指由三十多岁至四、五十岁的女性,而且包含成熟韵味魅力诱惑的长处。
用中文表达,相信就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之所指。
而在中文的语境中,“熟女”现在也成了书面语,年龄层所指大致对等,大抵上已取代了“中年女性”又或是“中女”所隐藏的贬义成分,成为女性乐用的标签。
尤其当中包含成熟的内涵,更加被认为属于一种褒义的赞赏肯定。
另一接近的用语是“剩女”,但针对性放在男女市场上的配对价值上,而且年龄层也较低,二十多岁的女性已在传媒或大众口中被视之为“初级剩女”。
不过从日本原来的语境出发,“熟女”其实有色道的意含。
日本风月杂志
松沢吴一早指出“熟女”在日本战后广受欢迎的一系列风月杂志如《猎奇》及《夫妇生活》中频繁出现,因为战争直接破坏了日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分离、家庭解体,当然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亦不能幸免。
身为“熟女”或“人妻”,面对丈夫不存的战乱处境,固然不好受;但不少被遣返的退伍军人,因为种种原因(通常均成了伤残人士)被迫回来,往往沦为自暴自弃的一群,于是成为社会上的犯罪分子。
而针对丈夫不存的“人妻”而发的强奸罪,更加无日无之。被强暴后的“人妻”以及部分因为贫穷到绝境的“人妻”,很多时候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最终会转而成为娼人。
更重要的是,在日本战后时期的风俗杂志,不时会有一些女性招募的广告出现,寥寥数行,语焉不详是其特色。一旦深入了解,就知道是情人介绍所的先导形式。简言之,“熟女”也就是今时今日援助交际的先行者。
此所以时至今天,一旦上网输入“熟女”一词,在日本系统中不难见到一大堆与色道文化有关的连结,如AV文化中“熟女”系列,早已是长期畅销的重要范畴。
电视剧《沉睡森林之熟女》
即若回到社会上一般的使用意涵,例如 NHK 综合电视台于2012年曾制作《沉睡森林之熟女》,由草刈民代饰演46岁的女主角相泽千波,但故事剧情仍同样环绕她因离婚而与另一少男所发生的感情爱欲关系,可见“熟女”的色道成分在日本早已根深蒂固,难以轻易转移。
回到中文的语境,似乎“熟女”原先的色欲意味,在日常用法往往被有意无意地淡化抹杀,反而尽量把它的正面力量加以拓展泛用。
最明显不过就是“轻熟女”的出现,2005年台湾的资生堂刻意提出新造“轻熟女”的名词,直指壮年女性,也即是少妇的族群(25至35岁之间),只不过把少妇中的已婚含义消除,且赋予消费市场上的正面价值作用。
强加在“轻熟女”一词上的正面生活态度、处世手腕灵活、乃至想法纯真等美好价值,均可说是一种商业上为了讨好潜在消费族群的攻略手段。
那当然有功利层面上的功能性考虑,但从流行语学的角度观之,有趣之处是消费市场上对由“熟女”延伸出来的“轻熟女”,清晰不过地赋予正面认同的命名价值,而且认为消费者会乐于接受此名的冠冕,那才是中日对“熟女”用法上的根源性差异所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