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的“高级”到底如何体现?

科幻世界 阅读: 238

付强,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北京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得者,著有长篇科幻小说《时间深渊》《摘星》《学姐的秘密》《孤独者的游戏》《罪物猎手》等。

本文原题为《科幻的“高级性思考”》。


《格雷格·伊根经典科幻三重奏》,堪称是每一个拥有好奇心,渴望提前看到未来,试图理解自己的有趣灵魂的盛宴。

三本书,三本中短篇集,包含了这位科幻大师的代表作,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这位极限创作者的心灵宇宙。

流沙一般的信仰大厦,矛盾尖锐的数学宇宙,渴望不断生长的自我和文明……

伊根就是有着绝妙的创意和惊人的洞见。




不过,笔者作为一名科幻创作者,希望从创作的角度,剖析伊根的美感和启发。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科幻的软硬之争。

抛开那些学术性的、溯源性的研讨,我们来思考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为什么读者会去在乎科幻的“软”与“硬”?

类型文学里面再去分流派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像软硬科幻这样能争个你死我活的,放眼整个类型文学,恐怕只有推理那边的“本格派”与“社会派”能作为参照系了。而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恐怕在于不同类型的科幻,能够让读者获得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本格派与社会派同理。

我们更进一步,被众多读者推崇、以至于可以用来“刷优越感”的硬科幻,究竟能带给读者什么呢?

以《三体》为例:如果随便抓一个非资深科幻迷的读者过来,让他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关键词,恐怕会是“黑暗森林”、“降维打击”;电视剧播出后,再加上一个“古筝行动”。

再来看格雷格·伊根:《三进数世界》,只有向前一个方向的世界,各种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社会学的前沿知识。




硬科幻带给读者的是科学知识吗?是,也不是。要论获得知识,有的是比科幻更加高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专业书、各种公众号、知乎等。但科幻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知识,它同时以故事的方式,奉上了“如果这样,世界会怎样”的畅想。而这个畅想的过程,便会引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新的看待问题、看待世界的视角。

看过《三体II:黑暗森林》,我们明白了“毁灭你,与你何干”。

看过《你一生的故事》,我们明白了一个符号不但可以表达一种状态,还可以完整描述一个过程。

看过《三进数世界:格雷格·伊根经典科幻三重奏III》,我们明白了,如果数论发生改变,那么我们认识的很多理所当然得事情,会变得面目全非。

这就是我想谈的问题:高级性思考。

什么是“高级性思考”?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种能给人带来“智力愉悦感”的思考方式。我为其总结了四个特征:

首先,高级性思考通常是反直觉的。

这里以我本人作品《时间深渊》里的设定为例。时间倒流会发生什么?摔碎的杯子会自己复原吗?否。时间箭头的反向会带来一个物理法则不尽相同的世界。例如那里你什么都看不见,因为不再有扩散波;物质不再理所当然地结合在一起,因为熵增加原理失效。当然,如果哪天人类科技真的可以实现时间倒流的世界,我的畅想肯定也会贻笑大方;但仅仅是一点深入的思考,就能构建起一个“反直觉”的世界观。




其次,高级性思考建立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之上。

科幻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有着自然科学几百年的发展作为背书。即便是宫本茂、宫崎英高等设定大师,做出的设定也不可能拿来去和整个自然科学体系PK。

我认为科幻对知识的应用分为三个等级。最下等,自己不懂,直接照搬照抄,画虎不成反类犬。中等,自己的知识很丰富,但知识的铺陈和故事本身是割裂的,这一类有个俗称叫炫学,或者掉书袋。

而伊根毫无疑问属于最上等。他不但对各类知识驾轻就熟,而且掰开了揉碎了,融合在整个故事的叙事中。他是在“用知识”,而不是“讲知识”。当然,依然会有读者觉得伊根晦涩、看不懂,但那已经不是伊根的问题了,是知识本身就十分难以解读。




再次,高级性思考是遵循基本逻辑的。

我曾做过一个定义,软科幻是“科学的思考”,而硬科幻是“科学地思考”。

科幻的醍醐味就在于,设定之间通过自然科学的基本逻辑相连,它们甚至是可推演的。举例而言,只要你有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不需要大刘说明,也能知道水滴可以秒掉地球舰队。这要放到玄幻里,只能通过作者的嘴说出:斗宗强者,恐怖如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级性思考的落脚点一定是“人”。

如果只是学习科学知识,科幻是一种效率很低的方法;如果只是爱好设定,也有的是其它途径。科幻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在“理论”与“技术”中,加入了“人”这个要素。于是乎,高高在上的法则与读者之间有了连接点,或者用个更流行的词,叫做“锚点”。祂们不再是抽象的语言或者符号,而是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如果身在其中,我会是什么样子”的图景。

试想一下,你有了一种一般人不知道的思维方式,它有着成体系的知识做背书,有着完整且自洽的逻辑体系,还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种什么体验?

嗯,哥/姐很牛逼。

这就是我说的“智力愉悦感”。

絮絮叨叨说了一通,最后,感谢伊根,也感谢译者和编辑。正是因为有了这套书,才让我将平日里零散的思考统合起来,加以梳理,写出了这么一篇自言自语的东西。

其他相关

出游全身照这样拍,显高显瘦显腿长!普通人也能拍成模特范儿!丨拍照技巧

阅读: 115
出去浪,不拍照等于没去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摆出模特般的Pose,也不是每次出游都带了专业摄影师。教你几个万能拍照姿势,让你的全身照显高显瘦显腿长,怎么拍怎么好看,普通人也能拍出大片感!01环臂垫脚看镜头“环臂踮脚,不仅显瘦,还自带女王光环!” 站那儿,手臂自然环抱于胸前,脚尖轻点地面,眼睛看向镜头镜头。这Pose简单自然,让你看起来自信满满。...

如诗如画的汉服古风

阅读: 1245
...

绳艺的几种常见捆绑方式

阅读: 101
在今天,绳艺已经成为受欢迎的技巧之一。在一些流行影视作品,都可以看见绳缚捆绑的身影。用绳子控制住对方的行动,听着对方地求饶和喘息……一根细细的绳子带来拘束与掌控,享受别样的自由、兴奋感、心灵冒险、权利游戏以及疼痛的施与受。...

被绑缚的人们痛苦吗?

阅读: 896
单纯只是实施捆绑,以交流捆绑手法、欣赏其艺术表现为目的,通常称作“绳艺”。在捆绑的伴侣之间有着一种很深的信任感,他(她)们可能是夫妻,也可能只是有相同喜好的朋友,但是却彼此关心,绝不会因为捆绑而伤害对方,而一同沉浸在绑缚的乐趣中。日本的绳艺文化最早起源于17世纪早期的德川幕府年代,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绳缚使人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 132
“仅仅因为别人有一点跟自己不一样的感觉,仅仅因为自己不能理解这种感觉就痛骂别人,显得没有教养之极。如果中国这样的人多了,中国只能永远是一个野蛮的国家。”                   ——李银河《虐恋亚文化》...
如何做合格的BD?

如何做合格的BD?

阅读: 270
调教的紧缚你要认识到,紧缚调教和捆绑的意义并不一样,对嫌疑人、俘虏、奴隶实施的捆绑只是一种拘束手段,除非被绑缚的人有特殊心理,否则不会产生快感,而实施捆绑的人,如果没有特殊癖好,也不会觉得绑人有多大快乐,目的不过是为了限制绑缚对象的全部或者部分行动。但是用来配合其它调教,紧缚则可以单独成为一种SM的形式。它是有技巧的,绑缚者有绑缚者的技巧,被绑缚者有被帮扶者的快乐。而二者的配合、默契,则可以为这种行为增添独特的乐趣。据不完全调查,大多数喜欢SM的女性,最初可能都是从紧缚的经历开始。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幼年有过被捆绑幻想的女性,成年后多会出现SM的倾向。紧缚通过给予肢...
我来说两句

专题•杂文 | 怒向刀丛觅小诗



专题•兵器 | 中国军机系列



专题•打假 | 揭穿西方伪史



专题•人物 | 摇滚教父崔健



专题•人物 | 魔岩三杰传奇



专题•情怀 | Think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