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任由列强予取予求,是害怕被中华文明彻底消融!

发现历史 阅读: 35

前言:

满清,自1644年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至1911年辛亥革命灭亡,统治全中国268年。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清朝长达71年的退场过程极为不体面。既不像汉、唐以强亡,也没有宋、元、明的拼死抵抗。

清政府最后的71年里,一共跟外国列强签订了268条不平等条约。上至国家领土、税收、行政管理权力,下至各种赔款,全部出卖给了外国列强。毫不夸张地说,清政府几乎把整个中国和四亿中国人,完全“抵押”给了洋人们。


以封建王朝家天下的视角来看,整个中国和所有中国人,都是满清政府掌控者——爱新觉罗家族的“私产”。

可为什么满清政府一点也不心疼自己的“私产”,几乎不做抵抗就全部出让给了列强们呢?

这就不得不说满人对中华文明既渴求又恐惧的心态了。满清曾经属于中华文明圈边缘的次级文明,他们既渴求中华文明高效的国家治理能力,又惧怕中华文明强大的同化能力。

清朝从建立开始,满人就一直纠结要不要完全融入中华文明。他们害怕自己的民族,像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鲜卑、羯、氐等民族一样,被中华文明彻底同化消融。

最终,满清选择出卖自己的民族和自己所属的国家,以换取满族的“存续”······


1.中华文明掌握着迄今为止,最优解的政治制度,异族政权想要入主中原,必须学习中华文明并汉化。

2.异族政权在汉人的土地上,用汉人治理、实行汉族的制度,结果就是不可逆地汉化,被彻底同化成中华文明的一(小)部分。

3.满清政权对中华文明既渴求又恐惧,一边汉化一边又抵制汉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汉化,在文化习俗上抵制汉化。

4.撕裂的汉化政策,导致满清始终没有与汉族彻底融合。近代(1840年)以后,满清统治者出于对被中华文明消融的恐惧,宁愿将全中国“抵押”给洋人。


Part.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首次统一了中国,在此后22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任何一个非汉异族政权想要在中华大地上站稳脚跟,都有一个绕不开的步骤:学习中华文明并汉化。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中华文明先经历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大乱斗,从八百多个诸侯国混战不休,打到最后秦国统一。

这500多年里百家争鸣,法、儒、道、兵、墨、阴阳、纵横等各个流派,无不绞尽脑汁思考探索怎么能战乱中胜出。

想要在战乱中胜出就要在人口组织、行政管理、粮食种植、军队训练、资源生产利用等各个方面做到最优。

在500多年战乱的高强度刺激下,秦国法家总结出了一套终结乱世的政治制度,在各个方面做到了最优,把国家治理的效率提升到了无与伦比的极致。

中华文明从此以后,有了一套其他民族文明没有的、强国强军的绝世武功秘籍。


这套绝世武功秘籍非常强大,但是它是用来终结乱世的,和平时期的治理还用它的话,百姓们会受不了压榨而起义反抗。

秦朝统一中国后,还用这套绝世武功秘籍来治理国家,结果二世而亡。

汉朝统治者亲眼目睹了绝世武功秘籍的弊端,又花了两汉400多年的时间,利用儒家给秘籍打了个“和平时期如何治理”的补丁包。

之后随着朝代的变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断给这套绝世武功秘籍打补丁、升级更新。

简单来讲,就是中华文明用了近1000多年的时间,总结了一套适合高烈度战争和大人口国家治理的政治制度。

对于异族文明而言,一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让他们实践总结出,能够匹敌中华文明的优秀政治制度,甚至很多异族存在的时间都没有1000年;二是异族的战争烈度往往不够,人口数量也远远少于汉族,管理难度低,形不成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所以异族想要入主中原,就不得不学习中华文明的政治制度,继而不得不学习中华文明的历史并最终汉化。

异族一旦汉化,过程必然不可逆,中华文明的绝世武功秘籍,谁用谁知道,实在是太好用了。不少异族统治者,甚至恨不得把自己本民族那些垃圾制度统统扔掉。


Part.2


明朝时期,明中央政府在女真族(满族前身)聚居地区设有行政机构,其长官由女真族首领担任。

满清的建立者努尔哈赤,曾世袭继承明朝建州卫长官,并因“忠于大明”和“保塞有功”,多次被明朝政府加官晋级。

作为明朝官员的努尔哈赤,自然对中华文明的制度优势,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因此满清在建立的过程中,利用明朝政府的内部腐化,大力笼络汉人、重用汉人来建设满清政权的行政体系和军队。

满清能入主中原并统一全国,可以说完全依赖于汉族势力的支持。

满清公认的开国第一文臣:范文程,汉族,辽东沈阳人,明朝官宦世家。清朝开国时的所有制度几乎都出自范文程之手。

清军入关后分封了四个藩王: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全部是汉人,他们带领自己的汉人部队投降满清。

吴、尚、耿、孔功劳大到,清朝不得不将大半个南方分封给了他们四个汉人,眼睁睁看着他们形成割据势力。后来康熙朝爆发三藩之乱,差点覆灭清朝。


不止是满清,进入中华文明核心圈的所有异族政权,无一例外都获得了汉人的支持并汉化。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304年-589年)的

羯族石赵政权,鲜卑族燕慕容政权,氐族秦苻氏政权,鲜卑族北魏拓跋政权。统统进行了非常彻底的汉化,朝堂之上汉人占了大半。

(契丹)辽、(女真)金、蒙时期(公元960年-1279年)同样也没有例外。

其中依仗汉人最过分的一位,大概是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元朝基本上是靠着北方汉人建立的。

汉人刘秉忠奠定了元朝政治体制、典章制度,规划设计建造了元大都。连元朝的国号“元”都是忽必烈听从刘秉忠的建议,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

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与弟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在蒙古人心中的圣城哈拉和林,忽必烈以碾压的战力击败阿里不哥。

而战胜阿里不哥的主战部队几乎全是真定史氏、东平严氏之类的汉人世侯部队。(《陵川集》矧于中国诸侯,如史、如李、如严、如张、如刘、如汪等大者五六万、小者不下二三万,虓将劲卒,荏习兵革,骑射驰突,视蒙古、回鹘尤为猛鸷。)

忽必烈还将蒙古圣城哈拉和林改成了和林宣慰司,哈拉和林一下子从首都降成了普通市级城市。

忽必烈的行为,大概相当于:抗日战争时期,大正天皇的儿子加入中国军队,率领中国军队反攻日本,打进东京,战胜了亲兄弟裕仁天皇。并且将日本地区并入中国,改编为日本市。


站在蒙古人的角度来看,忽必烈妥妥是个蒙奸啊。忽必烈自己都意识到自己的蒙奸行为,近卫军都不敢用蒙古人,用的全是汉人部队。

最后彻底灭亡南宋的元朝将领张弘范,还是汉人。

没有汉族势力的支持,忽必烈能不能打赢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都不好说;更不用说统一全中国,成为元世祖了。

由于是在中华大地上,用汉人势力,实行汉族制度,这些都导致异族陷入了不可逆的汉化。

异族统治者越汉化,越学习汉人制度,获得的汉族势力支持就越多,占领的地盘就越多。在利益的驱动下就越想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越深入了解就越发现自己本族那套制度是多么的落后。

结果,很多进入中华文明核心圈的异族被彻底同化消融,如氐、羯、鲜卑、契丹等等民族早已消失不见。


Part.3


中华文明有一种很可怕的夺舍能力,中华文明边缘的异族政权能够入主中原,并不是异族政权本身有能力打进中原来。

而是当中原政权彻底腐化,且无法自我修复的时候,汉族有识之士带领汉族势力扶持异族;借助异族没有腐化的政体,将汉族政治体制移植到异族政体中,再用中华文明吞噬掉异族原来的文明。从精神和肉体上夺舍异族。


如同一个人的肉身破败不堪,垂垂将死,但他抛弃了自己的肉身,利用自己强大的精神力,抢夺了别人年轻健康的肉身,最后还把容貌也逐渐变化成自己的样子。

我们继续来说满清的事情,努尔哈赤死后,继位的皇太极进行了积极的汉化改革:

政治上,皇太极重用来投奔的汉人官员,并要求“凡事都照《大明会典》行”,满清的行政机构大多类似于明朝。

经济上,皇太极鼓励农业生产,明令禁止宰杀大型牲畜,让满清从渔猎文明逐渐过渡到中华的农耕文明。

军事上,大力笼络汉人,对来投的汉人高级将领封王封侯。皇太极在位期间,大量明朝军队主官带着部队投降满清。

皇太极虽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积极汉化,但皇太极对中华历史也足够了解,深深担忧满族被中华文明彻底同化消融。

《清史稿》中几次记载皇太极告诫满清贵族和官员,一定不能在文化上汉化。《清史稿·太宗本纪二》:“昔金熙宗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金)太祖、太宗之业遂衰。……诸王贝勒务转相告诫,使后世无变祖宗之制。” )

皇太极拿宋辽金时期的金国举例子,说金国因彻底汉化,导致金国灭亡。


皇太极的四世孙乾隆皇帝也曾说过,任何异族政权只要在文化上汉化,必然被中华文明完全夺舍而导致灭亡。(《六经堪从书·国朝宫史》“北魏、辽、金、元凡必汉衣冠者无不再世而亡。后之子孙能以朕志为志者,必不惑于流言,于以绵国祚,承天佑,于万斯年勿替引之。可不慎乎,可不戒乎。” )

满清自始至终在经济、军事、政治上积极汉化(毕竟好用啊),却极度抵制文化上的汉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强行推进剃发易服的政策,让汉人的着装发型满化。

清朝早中期,皇帝们面对这种撕裂的汉化政策,内心有很清晰的认知界限:汉族的优秀制度要用;会导致满族被中华文明消融的汉族文化,则坚决抵制。汉人要拉拢重用,也要打压,避免被汉人夺权。满族与汉族,既有对立又有统一的一面。

可随着康雍乾  这些有能力和清晰认知的皇帝死去,清朝的统治者陷入了迷茫和混乱之中:我们满族在体系上明明已经融入了中华文明,却又不接受中华文明最大的组成部分——汉族的文化。那我们满族究竟是要与汉族融合,还是要排斥汉族?

清初延续下来的,这种撕裂的汉化政策,令后续的清朝统治者矛盾迷茫、无以自处。



Part.4


满清许多低级贵族,根本懒得管老祖宗的训示,彻底汉化,完全消融了。

满清统治者因政治原因,既没法无视老祖宗的训示彻底汉化;又无法理解老祖宗们,对汉文化又拉又打的处理方式和满汉既对立又统一的一面。

最后实在搞不懂要怎么办了,那就简化处理:拒绝彻底融合,保持满族的独立性,排斥汉文化甚至中华文明。满清不止对汉文化排斥,对后来崛起的西方文明也排斥,尤其排斥西方文化和西方制度。

这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后续的满族统治者认为满族与汉族是完全的对立方,而没有统一的一面。认为满族统治的首要任务是压制汉族夺权,而不是带领中华文明崛起。

当1840年列强侵入中国之后,洋人们很快就发觉自己并没有统御中国这种大人口、多民族国家的经验和能力,而中国人又不像印度人一样容易被征服。

于是列强们主要在经济上掠夺瓜分中国,而在经济上掠夺中国,就需要代理人来管理中国,谁最适合当代理人呢?

列强一看,旁边杵着的满清政府不就是最适合的吗?英国殖民全球,最喜欢玩的就是以少制多那一套,满清政府统治中国,不正好是以少制多么?

满清政府也发现列强并不打算颠覆自己的政权,所以在满清政府眼里:满清与列强的矛盾不是主要矛盾。避免满族被汉人彻底同化消融或者被汉人推翻政权,才是清政府要面对的首要矛盾。

满清政府觉得你们列强不过想要钱罢了,要钱没问题,只要你们帮我镇压汉人就行。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满清政府说出了诸如“宁与友邦,不与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之类的话。

满清对汉族的敌视与戒备,可以说完全是满清单方面的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

面对列强入侵时,汉人多考虑的是中国的存续,而不是满汉矛盾。毕竟内部矛盾<外部矛盾,汉人一直在寻求与满清政府合作,抵抗列强的掠夺入侵。


就连以推翻清政府为己任的孙中山先生,最初也并不反对满清政府,仅仅是希望中国能自立自强。

但满清政府为了消除汉人对满清政权的威胁,不断向洋人列强出卖中国的利益,换取列强的帮助,丝毫不把满人当成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这才最终让孙中山先生看清楚了现实:中国想要自立自强,必须先推翻满清政权。

而中国也彻底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怪圈:清政府出卖中国利益,换取列强协助镇压反抗→人们受不了压迫和为了中国自立自强,强烈反抗清政府统治→清政府政权被推翻的风险大增,出卖更多的中国利益,换取列强们更强力的支持······

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时候,清政府在71年里与各国列强共签订了268条不平等条约,把中国“卖”了个干干净净···

满清惧怕中华文明强大的同化能力,选择出卖自己的民族和自己所属的国家,以换取满族的“存续”···

只不过很“遗憾”,满清的愿望并没有实现,经过几十年的军阀混战和日本入侵,满族还是彻底融进了中华文明中······

其他相关

满清为什么要帮着西方窃取华夏科技文化?

阅读: 20
满清为什么要帮着西方窃取华夏科技文化?因为满清想愚民教育。《四库全书》里列举了7000册西方科技文化的书籍,大多是两个作者,西方传教士口授,中国教徒笔录。然而问题是,西方殖民全世界,为什么只在中国“传授科技文化”,在其他地方都是烧杀抢掠呢?印第安人几乎被杀尽。澳大利亚土著被种族灭绝,非洲黑人抓了做黑奴。...

秋天的景色里,如何拍得景美且人也美

阅读: 117
秋天,这个多彩的季节,不仅为大自然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也成为了人像摄影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季节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诗意与画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在秋天里,通过12个精心设计的拍照动作,让你和秋天的美景完美融合,拍出既景美又人美的照片。1. 草丛中的沉思者...

江南夜景一片春

阅读: 45
...

如诗如画的汉服古风

阅读: 179
...
我来说两句

专题•杂文 | 怒向刀丛觅小诗



专题•兵器 | 中国军机系列



专题•打假 | 揭穿西方伪史



专题•人物 | 摇滚教父崔健



专题•人物 | 魔岩三杰传奇



专题•情怀 | ThinkPad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