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改编——所有领导和组织者都应该学习的驭人之术
前言:
说实话,作为一个生下来就被灌输“自由民主”的人,我从来不喜欢“驭人”这个词,人人都是自由的,凭什么要被别人“驾驭”,又有什么资格去“驾驭”别人?
当我大学做班长、组织同乡会活动,做点小生意、工作带个小团队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驭人”的问题。
毫无疑问,对于人类而言,越多的人组成团队精诚合作,就能获得越大的利益。团队必然面临如何管理的问题,管理不当就会变成“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
也许“驭人”并不是去控制别人,而是别人主动放弃一些自由,主动让自己被管理,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要怎么去管理人、管理团队?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做了示范······
1.中国红色第一人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清党,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然而秋收起义迅速失败······
2.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刚建立即将消亡,绝境中的“三湾改编”。
3.“三湾改编”中透露出的朴素且实用的管理学。
4.“枪杆子里出政权”和“三湾改编”,毛泽东从孙中山一生的失败经历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Part.1
1927年4月12日,共产国际常务委员、当时中国共产主义红色第一人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政变,要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
【青年蒋介石】
国民党进步左派和中国共产党的理念极为相似,都要彻底地革命,彻底地改变中国旧社会。这导致反对彻底革命的国民党保守右派,根本无法分清楚谁是共产党,谁是国民党进步左派。
【国民党右派主要由资产阶级组成,他们在旧社会中属于既得利益者。他们虽然也觉得中国旧社会有问题,但只想在旧社会基础上改良,而不是彻底推翻、彻底革命。】
分不清楚怎么办?好办,国民党右派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也不可使一人漏网”。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右派屠杀了约35万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将第一次国共合作几年来培养的新锐人才屠戮一空。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于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上毛泽东尖锐指出:
“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
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
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暴动,武装斗争国民党反动右派。
然而毛泽东之前从来没有做过军事工作,后来他自己也说:“像我这样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
说主动挑起重担也好,说赶鸭子上架也好,毛泽东组织领导了接下来的秋收起义,目标是夺取长沙及其周边。
然后秋收起义很快失败······
刚组建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共5000余人,下辖三个团。
第一团被刚收编黔军邱国轩部背叛后背刺,两个营被打散。
第二团开始打得不错,但打到浏阳后,士兵因为没有发军饷,不肯再开动。上层去请商人开会筹集军饷时,被敌军两个营突袭,第二团几乎完全溃散。
第三团开始也打得不错,但随后也遭到敌军突袭,并且一半以上的军官和士兵因水土不服得了疟疾,几乎丧失战斗力。
Part.2
面对极端不利的情况,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各部停止进攻,退到浏阳文家市集结。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的第十天,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文家市汇合,部队人数由十天前起义时的5000余人锐减至1500余人,第一团团长脱下军装跑路了,第二团团长失踪。部队士气极其低落。
当天晚上部队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最后会议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南下前往敌人控制薄弱区寻找落脚点。
9月23日,起义部队在芦溪镇遭敌军伏击,又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阵亡。
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队思想混乱,部队组织纪律性差。
虽然起义部队叫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但此时这支部队与旧社会的部队没有太大区别。我们从红军将帅的回忆中,可见一斑:
元帅罗荣桓:“这支部队中,虽然有不少是党员,但没有形成坚强的组织核心,也没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军事指挥员大部分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没有经过更多实际战争的锻炼,指挥能力弱,旧的一套带兵方法,妨碍着上下一致、官兵一致。”
中将赖毅:“芦溪受挫后,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许多知识分子和军官出身的人,看到失败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有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背弃了革命,走向叛变或者消极的道路。一营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机会全部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武器。那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上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总之这支起义部队的现状是: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思想严重;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部队意志动摇。
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将是刚建立,即消亡。
生死存亡之际,毛泽东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这便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很简单,就以下几点:
1.部队缩编,并遣散不愿意留队的人员。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部队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全团缩编为七个连(正常为10多个连)。
2.党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做到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
3.官兵平等,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
4.宣布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日后的评价认为:“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Part.3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四点内容,怎么就能奠定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了呢?怎么就是领导和组织者都应该学习的驭人之术?一条一条来分析看看。
第一条、缩编部队,遣散不愿意留队的人员。
筛选团队成员,让理念不合、意志不坚定的成员主动离队,保证了团队成员目标一致。
尤其是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筛选团队成员,还能筛选掉投机份子,愿意留下来的都是能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人。
【红军长征过草地】
经过筛选的团队,大家理念一致、意志相对坚定,大家能更好的合作,面对困难能一起解决,不会随便开小差,也大大减少了投机者摸鱼拖后腿的可能。团队凝聚力强,战斗力自然也强。
二、党支部建在连上。大大强化了团队基层与高层的联系与沟通,一方面高层能及时了解基层的动态,避免因与基层脱离而做出不切实际的决策;
另一方面基层能更清晰地知道到高层的意图和目标,更好地去执行,且在遇到困难时容易从了解基层情况的高层处获得支持、支援。
除此之外,指导员的存在相当于每100多人就有一个心理医生,指导员会及时了解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并帮助团队成员排解负面情绪。这名指导员与每个团队成员同吃同住同睡,保证你不会被老成员欺负、歧视、搞小圈子排斥。
如果说第一条保证了团队在建立初期的凝聚力,那么党支部建在连上则保证了团队长期的凝聚力。孙子兵法里就讲到过:上下同欲者胜。
三、官兵平等,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我们先来看看这点是怎么规定的:
“在军、团、营、连均设士兵委员会,官长同时为士兵委员。全连士兵大会选举5至7人或9人为连士委执委,推主席一人。
以全营人数按每5人举一代表组成全营士兵委员会,推举11人至13人组织营士执委,推举1人为主席。
按全团人数每10人举代表一人组织全团代表会,推举17人至19人组织团士执委,推举1人任主席。全军按30人至50人举一代表组织全军代表会,选举19人至21人或23人组织军士执委,选一人为主席,军士执委选5人至7人为常委。”
团队内的民主主义让每个士兵都能发声、都有参与感。共和国上将宋任穷曾回忆说:
“士兵委员会的工作,主要放在连里面,一个是政治民主,一个是经济民主,分伙食尾子,管理伙食,管理经济。
那时来自旧军队的军官很多,打人骂人的军阀习气严重,士兵委员会就同他们那种旧习气作斗争。
自从实行了民主主义制度,士兵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士兵群众的革命热情大大地激发起来,士兵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也明显加强了。”
团队内的民主主义,既保证了团队成员自身的利益,又让团队成员有参与感,还能全体成员集思广益让指挥层做出更好的决策。
四、宣布三大纪律。后来演变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部队协助百姓开荒】
这一点极大提升了团队形象,让更多正直有理想的人愿意加入,保证了团队时时刻刻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
一个团队:愿者留、不愿者走,剩下的人理念一致,意志坚定;领导与你同甘共苦,有指导员时刻关注你的心理,照顾你的日常生活;团队内平等民主,大家集思广益为团队找到最好的前进方向,人人有参与感;团队形象名声俱佳,外人以能加入该团队为荣。
如果有这样一个公司,你愿不愿意加入?我想这是每一个热血、正直、有理想的人都梦寐以求的公司。
但是很可惜,这样的公司,我相信大家翻遍身边所有公司企业,都找不到一家。
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军队管理是地球上最难的团队管理,没有之一。军队管理甚至要细致到每个成员拉屎什么时候拉,在什么地方拉,拉完怎么处理。公司管理相对于军队管理而言,不过是过家家的小孩子游戏罢了。
话又说回来,“三湾改编”的内容看似平平无奇,实际说不难也难,说难也不难。
就说“官兵平等”吧,有多少领导要求团队穿正装,结果自己天天穿件体恤在公司晃悠的?
再比如很多学校学生为什么不服管?学校要求男生理寸头、女生扎头发,老师、校长带头理寸头、扎头发了么?你们老师、校长都不带头做,凭什么要求我做!?如果一个学校老师、校长能带头理寸头、扎头发,这个学校绝对没有不服管的学生,因为学生根本找不到不服管的理由。
当今社会,任何一个领导和组织者如果能做到“三湾改编”四点内容中的一到两点,那这个团队里必然会有一批死心塌地的忠实员工,员工们会心甘情愿地被领导驾驭,因为领导会带给员工带来更大的利益。
正如中国共产党后来为绝大部分中国人带来了更大的利益一样。
Part.4
其实吧,“枪杆子出政权”也好、“三湾改编”也好,这些都不全是毛泽东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毛通过对孙中山先生一生失败的经历进行总结,得出来的经验教训。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培养强大的武装力量 ,导致在北方实力强劲的袁世凯的北洋军阀逼迫清帝退位,窃取了革命果实。随后袁世凯称帝,复辟帝制,引发“二次革命”。
此后孙中山痛定思痛,在第二次改组成立国民党时,第一件事就是创建黄埔军校,要培养完全忠诚于党的军官和军事力量。
后来的北伐中,正是国民党自己培养出来的国民革命军如热刀切黄油一般,瞬间打垮了北洋系军阀们,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张作霖的军队。而在此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吴佩孚是最有可能统一全中国的人。
毛泽东正是从孙中山的这个经历上总结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以及后来的“必须党指挥枪”。
“三湾改编”中第一点:缩编部队,遣散不愿留队人员。也是孙中山曾经踩过的坑。
孙中山闹革命要推翻清政府的时候,拉着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成员合影】
同盟会几乎是只要反清、反封建,来着不拒,结果同盟会成员除了一致反清外,没有任何共同点,内斗严重。
同盟会不过存在了五六年,就发生了“孙(中山)黄(兴)之争”、两次“倒孙风潮”、光复会退出等事件。1912年清帝退位后,同盟会立马作鸟兽散,大伙一刻都不想在一起共事了。
作为国民党的前身,中国同盟会从一开始就给国民党埋下了内斗的基因。详情请看我之前的文章《历史丨百年烂党国民党,是怎么在娘胎里就先天不足的···》
与其合不来硬合,还不如愿留的留、愿走的走,省的呆在一起天天闹矛盾,互相内斗。所以毛泽东主动遣散不愿留队的人员,主动缩编部队。
“三湾改编”第二点,支部建在连上。还是孙中山踩过的坑。
“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失败,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认为“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党员纪律松散,不服从领袖权威。
孙中山在接下来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又一个前身)时,要求加入者对孙画像宣誓,按指模,搞个人崇拜。结果弄的连老战友黄兴都彻底不想跟孙玩了,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
孙中山在创立黄埔军校时,又设计了“党代表制度”,在军队中设有党代表和政治部,以确保高层与基层的有效联系,基层对高层服从。
“三湾改编”中将“党支部建在连上”,脱胎于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制度”,进一步加强了高层与基层联系。将孙中山的服从领袖权威,改成了对党组织的忠诚。(没弄明白状况的蒋介石就一直在强调领袖权威,而不对对党忠诚···)
所以为什么国共两党,都认同孙中山先生是国父?因为孙中山先生几乎把革命道路上的每一个坑都踩了,给后来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正是孙中山先生丰富的经验教训,才让中国革命最终走上了正途。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