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落后的原因不是闭关锁国,而是没有需求?

发现历史 阅读: 40

前言:

“闭关锁国”只是表象,那又是什么导致了“闭关锁国”?

900万人口的英国,殖民2亿人口的印度,市场扩大20倍。当时世界人口第一多,有3亿人口的中国,又去哪里找一个20倍市场的殖民地呢?

中国近现代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对外没有需求,搞孤立主义,正如现在的美国一样。这是地球上任何时期,最强大国家的通病。


1.明清两朝都成不了殖民国家,中国当时对外没有需求,因为地球上根本找不到比明清自身更大的市场。即便明清真的去殖民了,生产出来的商品也没有市场去倾销。

2.“闭关锁国”不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明清的海禁政策时有变化,并没有始终海禁。鸦片战争之前,清朝船舶总吨位大于英美两大航海大国之和。

3.为什么会没有需求?因为人口过多,习惯性堆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发展科技,提高效率。

4.世界上任何时期的最强大国,都很容易因为没有需求而陷入孤立主义。如今的美国也不例外。


Part.1


说起中国百年屈辱和落后挨打的原因,舆论上基本还是归咎于“闭关锁国”。在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里,按理来说对很多事情的理解,不应该还这么流于表面。

“闭关锁国”是中国在近现代落后的表面原因,那又是什么导致了“闭关锁国”?也就是导致中国近现代落后的内在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有说是明清统治者傲慢,看不起外国人和先进的科技;有说是防备倭寇海盗的袭扰;还有的说是满清为了巩固统治,防备洋人和汉人联合推翻满清政权。

以上这些都不是内在根本原因。导致中国近现代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没有需求。更严格一点来说的话是:统治者对外界没有需求。

18世纪末(1700-1800年为18世纪),英国基本完全殖民印度时,英国人口约为900万人,印度人口约为2亿。英国殖民印度后,拥有了一个相当于自身20倍的超级市场。

英国人可以在这个超级市场里获取廉价的劳动力、掠夺各种原材料,然后加工成在中国和欧洲卖不出去的手工业品、工商业品,又倾销回印度。

英国正是依靠印度这个20倍于自身的超级市场,才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印度也因此被称为“英国女王皇冠上的明珠”。


同时期的中国,人口约为3亿,去哪里找一个人口60亿,相当于自身20倍的超级市场呢?别说18世纪末了,就是现在,全球贸易市场加起来,也达不到中国市场的20倍。

有人可能会问,那中国怎么不去殖民印度?印度2亿人,中国3亿人,多一个相当于自身2/3的殖民地市场不也好么?

那么问题又来了。

18世纪末,整个欧洲的人口加起来才堪堪过亿,而这1亿人口全球殖民,列强们的商品货物已经几乎倾销填满了全地球,殖民地不够列强分了。

请问:如果当时3亿人口的中国也去殖民,需要几个地球来倾销?

明清时期的中国依靠茶叶、瓷器、丝绸之类的贸易,已经快把欧洲海盗们掠夺的黄金白银给榨干了。

明朝隆庆开关(1567年)开放海禁之后,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至明朝灭亡(1644年)的72年间,全世界生产白银总量的1/3 涌入中国,共计约3.53 亿两(保守估计,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

如果中国再去殖民并生产更多的商品,那么请问中国要把这些商品卖给谁?最能抢最有钱的欧洲都已经快被中国榨干了!

以物易物呢?欧洲的东西中国看不上!起码要再过一百多年,到1800年以后,工业革命爆发且成熟之后,欧洲才有中国需要的东西。

甚至就连粮食,当时中国也不算缺。18世纪到19世纪,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就是勉强饿不死人而已。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欧洲当时可是爱尔兰大饥荒、法国大饥荒、德国大饥荒,连续多年没断过。

百姓或许还会想着对外殖民扩张,改善生活。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中国明清两代的统治者,对对外殖民扩张都没有兴趣,实在没啥好处啊!


Part.2


上一节说到明朝的“隆庆开关”,我们继续来讲为什么“闭关锁国”只是中国落后的表象。

“闭关锁国”一词,最早来源于德国,是德国人描述日本德川幕府时期对外政策的一个词汇。这个词有很强烈的殖民色彩,因为在德国人眼中,闭关锁国有两个含义:1.对外政策封闭。2.殖民者无法进入该国市场并获利。


用这个词来形容中国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和海外贸易,是非常不准确的。

中国最早的海禁政策起源于元朝,到了明朝,朱元璋担心沿海的反叛势力勾结倭寇为患,实施海禁政策。

这种海禁政策主要针对民间,官方海上贸易是不禁止的。其实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也没多少私人出海的,大多要靠政府支持,哥伦布出海不还是要找皇室拉赞助。所以说中国的海禁政策是“闭关锁国”肯定是不对的。

明朝中后期,一方面是倭患减轻,另一方面是朝廷财政压力的问题,明朝廷开始考虑放开海禁。

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清朝初期,南明与台湾郑氏为主的反清势力联合,在东南沿海活跃。顺治颁布“禁海令”和“迁海令”,并下令“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

但顺治到康熙年间,清朝的官方海上贸易也没有停止,并且在贸易中属于优势地位。根据日本长崎交易所的统计,从顺治五年到康熙四十七年间,日本外流白银3700多万两,其中有2/3以上流入清朝。

1683年,台湾郑氏降清,康熙随即废除海禁政策,只是禁止民间军械贸易。

随后的乾隆时期,清朝对海上贸易有所收紧,禁止洋人与百姓私自接触,目的主要是防备汉人与洋人联合,颠覆满清政权。

但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清朝船舶总吨位还超过英美两航海大国之和。

当时中国沿海商船总数约在9000至将近10000艘之间,约有150万吨。加上其他种类的船舶,全国总有大小江海船舶20多万艘,共计400多万吨。而在1814年,英国全国约有大小2.15万艘船,共240万吨;美国在1809年全国有船舶135万吨。

由此可见,将中国近现代落后的原因归结为表象的“闭关锁国”,显然是不对的。其真正的内在原因是上一节我们说到的没有需求。


Part.3


这个问题如果再深究一些的话,肯定有人会想问,那为什么中国的明清时期对外没有需求?恭喜你,看到了最终的本质。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历史事件:

18世纪中期,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可以同时纺织8枚纱锭,纺织效率较原来提高8倍。


【珍妮纺织机】

然后哈格里夫斯就倒霉了,纺织效率大增的同时,是大量英国纺织工人失业。愤怒的英国纺织工人闯进哈格里夫斯的家中,砸毁了珍妮纺织机,烧掉了哈格里夫斯的房子,并将哈格里夫斯夫妇驱逐出世代居住的小镇。

但哈格里夫斯和他的珍妮纺织机是幸运的,因为就在这个时候,英国开始殖民印度,英国纺织工人纺织出再多的纱都可以倾销到印度去。珍妮纺织机得以留存,并闻名于世。

500年前另一个类似的发明,就没有珍妮纺织机那么幸运了。

中国元朝有个人叫王祯,他的作品《王祯农书》中记载了一个发明,一款可以同时纺织32枚纱锭的纺织机,效率比珍妮纺织机还高4倍。

但这个可以同时纺织32枚纱锭的纺织机,失传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国,人口大国要面临两大:1.吃饭问题。2.人们干什么的问题。

如果《王祯农书》中记载的,可以同时纺织32枚纱锭的纺织机,得以大规模应用,那么也就意味着有31个元代纺织工人要失业。

这些没钱吃饭、无所事事的失业人员会干些什么娱乐活动呢?朱元璋表示那当然是造反咯!

所以,这个比500年后珍妮纺织机的效率还高4倍的纺织机,失传了。

这个历史事件也反映出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大弊端:人口太多,为了解决人们干什么的问题,统治者遇到事情时,习惯性地堆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发展科技。

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不是欧洲人更有探索精神,不是他们更聪明,而是他们没有那么多人口,无法靠堆人解决问题,只能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

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后,中国能勉强保持不出现大范围的饥荒,也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

吃饭问题勉强解决,又要避免大量人口失业,不能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清朝只能让百姓陷入各种无效的事情中,大概有点类似现在阿拉伯世界的祈祷,信徒每天要停下手上任何事情,祈祷五次·····

如果是汉人王朝的话,朝廷大概率会放权给地方势力海外拓土。


可清朝不敢,一是满族人口不够,靠满族难以海外拓土;二是如果放权给汉人去做,那汉人在海外拓土后还听不听清廷的命令?会不会联合海外汉人反清?如果反清,清廷有能力执行海外打击吗?

中国是个大国,彼时统治者对外没有需求,对科技没有需求,各类产出又足以自给自足,让百姓不至于造反。清廷也就出于稳定政权的考量,执行了相对孤立主义的政策。“闭关锁国”也就成了,中国近现代落后真正原因的遮羞布。


Part.4


文章最后,再简单聊聊孤立主义的问题。

孤立主义政策是地球上任何时期里,最强大国家中后期的通病。如今孤立主义政策最严重的,就是那个开口闭口、言必自由的美国。

一个国家能够执行孤立主义政策,其前提条件必然对外输出商品,对内自给自足,对外界几乎没有需求。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该国家会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封锁与敌对势力的贸易,缺少某种物资的敌对势力就会自然崩溃,仿佛与对方的贸易是一种恩赐。(我说的就是芯片)

明朝时期,大明有很长一段时间对蒙古、女真等敌对势力进行贸易封锁。蒙古人南下抢劫,有时候只是为了些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毕竟蒙古是真的造不出来。(现在也基本造不出来)

努尔哈赤的父亲,配合明朝的军事行动,结果被明军误杀,努尔哈赤得到的补偿也仅仅是30张敕书,1张敕书可以与明朝展开1次互市贸易。

回过头来看现在的美国,也是陷进了孤立主义政策中,各种贸易保护、加征关税。甚至以为不卖给中国芯片,中国就会崩溃,就会投降认输。

我们现在开玩笑时,会说欧美现在也学清朝开始闭关锁国了。

也许一百年后,后人们也会把欧美的衰落归结于“闭关锁国”,但欧美的衰落真的是因为“闭关锁国”吗?生活在当下的你我,会不会觉得挺可笑呢?

其他相关

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这个说法疑点非常多!

阅读: 11
郑和下西洋是劳民伤财这个说法疑点非常多,宋朝下西洋能赚钱?元朝下西洋能赚钱,为什么明朝就赔钱呢?尤其是南宋时期,虽然只剩半壁江山,但税收一点也不少,到了清末才达到南宋的水平。南宋百分之七十的税收来自海上贸易。到了元朝,海上贸易依然是税收重要来源。在阿拉伯曾曾抱怨,远洋贸易被元朝的汉人几乎垄断。...

高圆圆的“人妻感”,是男人难以抵挡的熟女魅力与诱惑

阅读: 307
亲爱的大美人们,你们是否曾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对“人妻感”这个词汇感到困惑呢?在当今社会,我们经常听到“人妻感”这个词,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人妻感”并不是指已婚女性的特定形象或特质,而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成熟女性魅力。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并打造这种迷人的“人妻感”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充满魅力的关键词。...

中年女性拍照片,学会这6个摄影技巧,照片自然优雅大方好看

阅读: 149
中年女性拍照片,学会这6个摄影技巧,照片自然优雅大方好看图1:中年女性,怎么拍出来自然、优雅、大方好看的照片呢?摄影自学班,今天这篇教程,为你准备了6个摄影技巧,每一个都很实用,涉及到生活当中的多个场景,无论你是用手机摄影,还是相机摄影,...

生活照片这么拍,自然又漂亮,优雅又大方

阅读: 249
生活照片这么拍,自然又漂亮,优雅又大方摄影必须是为生活服务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拍的照片,怎么能够自然又漂亮,又圆又大方呢?学这6句日常生活人像是人口诀吧:蹲下拍摄更显高。手扶栏杆姿势好。S曲线更曼妙。怼脸也可有美照。扶着栏杆找三角。还可站着把墙靠。图1:...

中年女性,咋拍照好看,这5句摄影口诀用得上

阅读: 132
中年女性,咋拍照好看?一、背景艳丽主体浓。图1:在秋天这个季节,非常容易遇到图2图3这样,艳丽的背景。有如此艳丽的背景,必然能拍出好看的照片,那怎么能够让环境当中的人,更被凸显出来呢?...
我来说两句

专题•杂文 | 怒向刀丛觅小诗



专题•兵器 | 中国军机系列



专题•打假 | 揭穿西方伪史



专题•人物 | 摇滚教父崔健



专题•人物 | 魔岩三杰传奇



专题•情怀 | ThinkPad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