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决定去死的那一年,王小波37岁,贾宏声22岁

摇滚青年 阅读: 37




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一下回答不上来。

但我知道,苦难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对上述问题保持反思。

这里的苦难可能是你自己的,也可能是别人的。

所以对于那些献身于警醒他人思考生命意义之人,我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每每迷茫时、痛苦时、一蹶不振时,总会想起他们的故事,想念他们的作品。

他们生前穷困潦倒,寂寂无名,与现实对抗,为理想挣扎,而死后却成为传奇,获得巨大名声,受万人敬仰。

他们是一面面镜子,破碎后把世界照得七零八落,千疮百孔。

1989年春节,海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纠结之中。他终于说服自己要从政法大学辞职,去南方办报纸。

他鼓起勇气,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那时,海子在大学任教,一个月只有100多元收入,而当时在深圳随便一个打工的,吃点苦,一个月都能赚四五百。

就连在老家卖豆腐的爸妈,春节生意好时,一天都有上百元收入,抵得上海子一个月的。

而这些物质因素只是海子的一个说辞,他觉得这样说更容易得到父亲的支持。

没想到,老人家完全不理解。

放着铁饭碗不端,要去打工?

那读了这么多年书什么意义?

海子心里有苦说不出。

他去南方,不是放弃诗歌去赚钱,是因为他不想再继续待在北京诗歌圈当一个边缘人物,一个完全不被认可的可怜虫。

就在去年,也就是1988年,唐晓渡等人在北京发起了“幸存者”诗歌俱乐部,当时最有名的诗人都在里面,包括海子。

海子得知这个消息时很兴奋,觉得自己和自己的诗终于找到了归属。

在“幸存者”诗歌俱乐部第一次召开创作会时,主持人号召大家谁先来读一首自己的诗,一起讨论讨论。

在座的几十位诗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

大家都知道,这种场合第一个站出来肯定会挨批评。

可社会活动经验几乎为零的海子却不知道,第一个站出来成了枪把子。

有人直接当面批评他的长诗一无是处。

而海子最看重的,不是他广为流传的短诗,比如代表作《亚洲铜》,而恰恰就是长诗。

这种批评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不舒服几天也就过去了,但海子一直到死都没人摆脱这种耻辱。

他找好友喝酒,一喝就是一整瓶白的,醉了就开始倒内心的苦水。

自己15岁考上北大,来北京也快10年了,可就是一直找不到归属感。去参加诗歌活动,除了特别要好的朋友,根本没人正眼看他。

这样也就罢了。

海子对好几位女人都付出过赤诚之心,但从未圆满过。

他和初恋相爱两年,却因为家庭出身差距太大,毕业即分手;

他和一位已婚的“姐姐”精神上彼此深爱,却因为对方家庭原因,始终不能在一起;

他和自己的崇拜者爱过,但阴差阳错,等到他反应过来,对方已经嫁人;

他和青梅竹马的邻家女孩爱过,但因为考上北大,也错过了彼此……

这些都能从他大量的诗歌中找到血泪般的印记。

1986年10月末,他和初恋分手,写下:

在十月的最后一夜

穷孩子夜里提灯还家泪流满面

一切死于中途在远离故乡的小镇上

在十月的最后一夜

初恋要出国了,他为她写下: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为精神苦恋的“姐姐”写下: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诗歌的一字一句抵不过现实的一丝一毫。

1989年3月中旬,饱受精神病折磨的海子,南下深圳寻找自己始终放不下的初恋。

他似乎在为自己的生命寻求最后一个存在的理由。

无奈,女孩对他很冷淡。

当晚海子大醉,第二天醒来后非常自责,觉得自己深深伤害了已经结婚的她。

回京后,他把房间打扫干净,用箱子整整齐齐地放好私人物品,走向了山海关…

春风有些暖意,花也开了,望着铁轨尽头,海子仿佛看见了大海。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海子去世那年,王小波37岁。

那时候,他刚出版了自己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

说是出版,但其实荒唐得不得了。

一共印了4000册,且出版社还在未告知作者的情况下,擅自把“唐人故事”改成了“唐人秘传故事”。

王小波头一回感受到出版小说的艰难。

不过这只是开始。

他写作耗时最长,也是最著名的《黄金时代》,出版过程简直比他写作还难。

1991年,《黄金时代》在台湾著名报纸《联合报》副刊上连载,并获得该刊中篇小说大奖。

从此,书稿辗转了大陆四五家出版社,编辑看了都说是旷世奇作,但过几天就完全没人影了。

王小波就这样被放了好几次鸽子,所以当华夏出版社的赵洁平激动地跑去他家,告知要出版这部书时,王小波并不觉得怎么样。

后来赵洁平回去写了一大堆材料,给领导做报告时,硬是没敢交全文。

等到这本书真正在大陆出版,已经是1994年7月,而且不能在任何正规渠道卖。

说白了,只能找各种地摊书贩。

怎么让这些书贩子知道这本书呢?

只能靠王小波骑着自行车一个个去跑。

1995年,王小波接受电台采访,说自己的书能卖到一两万本是最好的。

少了活不下去,多了不需要。

他不想被盲目崇拜。

对于这本前后写了十几年的《黄金时代》,王小波被怎么出版折磨了两三年,被怎么销售折磨了一辈子。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直到小波去世,定价12.80元的《黄金时代》首批6000本都没卖完。

1997年4月11日,45岁的王小波独自一人在家,突发心肌梗塞。

据他弟弟王征推测,王小波离世前在室内挣扎了几个小时,白灰墙上都有他留下的牙印,死后在他牙缝里还有白灰。

没人知道,这几个小时,他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他是想活下来的。虽然这个时代待他很差,但他始终保持了睿智、幽默、乐观、善良的可贵品质,一辈子都享受在纯洁的思想乐趣之中,没贪图一丝一毫物质、懒惰、傲慢、贪婪带来的欢愉。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王小波去世那年,贾宏声刚从生命的泥潭中缓过神来。

1992年,在演《蜘蛛女之吻》时,他为了体会角色“瘾君子”的感觉,假戏真做,沾上了大麻。

1995年12月31日,他爸妈直接辞去了老家的工作,去北京照顾他。

贾母回忆,那一晚漫天飘着大雪,她和老伴拖着一堆行李从吉林省四平市来到北京,和儿子开始了长达几年的“戒毒工程”!

贾宏声是内地第一个主动公开承认吸毒的艺人。

直到现在,一谈起他,大众的反应还是两个字:

活该!

但真正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是中国影史上无法替代的荧幕诗人。

他年少成名,但“不疯魔不成活”,之后却因追求极致的艺术表现而误入歧途。

他热爱摇滚乐,向往成为摇滚明星,渴望灵魂真正的自由。

他是个单纯而善良的人。

但外界因为他的吸毒史给他强加了太多莫须有的“故事”。

比如说周迅当年抛弃他,是因为劈腿了朴树。

其实贾宏声和周迅和平分手后,周迅才遇到了朴树。

当年周迅还很开心地打电话给他,说小朴和他长得很像,尤其是抽烟的时候。

听到这话,他当时有点害怕,居然还有个男的和他这么像,就把电话挂了。

想想真是好可爱。

更可恶的是,媒体随时都会造谣他又吸毒了。

某友人说,贾宏声之前吸的毒品也只是大麻,并且已近十年没有碰了,现在说他吸毒,是不负责任的推断。

2010年7月5日,他从小区坠楼,自杀而亡。

父亲缓缓下楼,拿着一块白布盖住儿子的身体,就这样看着,异常沉默。

他的理想主义追求从来都和大麻无关。

没有人懂他,他就去天堂寻找了。

"我是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一位有名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


贾宏声离世那年,22岁的胡波终于如愿成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一名大一新生。

高考他考得很艰难,考了三次才如愿以偿。

对于胡波身边大部分同学,北电不过是一所学校而已,交些志趣相投的朋友,顺便镀个金。

但对于他,这是改变人生、挑战命运的机会。

那是他天真的以为自己的电影梦终于要开始了。

胡波在学校很快就成了话题人物,因为他经常干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

比如他曾从山东济南一路坐火车到大兴安岭,就为了填补脑海中关于树叶霜降这个真实感受的空白;

他在拍片子时,为了一些不重要的细节,经常和同学老师吵翻,搞的大家都很难堪。

听过这些故事的人都觉得他是个疯子。

“幸亏他在包容度高的北电,不然早就被学校赶出去了。”

渐渐的,他开始与学校的制度以及电影理念格格不入。这个曾经他梦想的学府,给了他发展平台,也给了他痛苦的束缚。

总之拍自己想拍的电影,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他开始消极,开始喝酒,开始郁郁寡欢。

后来他开始写小说,但还是卖不出去,再次败兴而归。

电影与小说的两次失败,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就在胡波最困难的时刻,有一次机会让他重新燃起了斗志。

简单来说就是一位圈内大佬看中了《大象席地而坐》,尽管预算少的可怜,但对于他已是非常满足。

经历过这么多坎坷和打击,能按自己的剧本拍电影,胡波死都愿意。

后来电影经历千辛万苦也拍出来了,但制片方对四个小时的片长非常不满,要求他删减到两个小时。

可他仅仅删了10分钟,就把3小时50分钟的版本还回去。

最后,制片方直接解聘了他。

也就是说,这部他呕心沥血的电影以后不管怎么着,都和胡波没关系了。

他没权利拥有导演署名。

除非他自己拿钱来赎。

2017年10月12日,这位青年导演上吊自杀,没有任何遗言或者遗书,只有这部3小时50分的长片《大象席地而坐》。

2018年2月,它拿下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2018年11月,拿下金马奖最佳最佳剧情长片、最佳改编剧本、最受欢迎影片。

2018年12月14日,英国上映。

2019年1月9日,法国上映。

2019年1月11日,台湾上映;

2019年3月8日,美国上映;

2019年11月2日,即将日本上映。

直到现在,大陆上映都遥遥无期。

胡波和他的电影,注定不属于这个时代。

“这一年,出了两本书,拍了一部艺术片,新写了一本,总共拿了两万的版权稿费,电影一分钱没有,女朋友也跑了,隔了好几个月写封信过去人回‘恶心不恶心’。今天蚂蚁微贷都还不上,还不上就借不出。关键是周围人还都觉得你运气特好,CTMD。”


回望历史,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再到新世纪,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但似乎它又只是停在原地,毫无进步。

只是一些人老了,一些人长大了;

一些人飞黄腾达、如鱼得水,一些人横冲直撞,满头是包;

而另一些人却戛然而止,永远卡在历史车轮上。

得意的人得意,失意的人失意,匆匆忙忙,庸庸碌碌。

“不毛之地,已高楼林立,流亡之处,已灯红酒绿。”

何为人生之意义?

在这个时代下回答,唯有一个答案:

寻找意义本身!

其他相关

王小波劝外甥别玩摇滚,为什么那个年代的人最后都不快乐?

阅读: 27
先来说一个王小波写的故事。他把这个心得记录在了《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里,“他还想毕业后以摇滚音乐为生。不要说他父母觉得灾祸临门,连我都觉得玩摇滚很难成立为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除非他学会喝风屙烟的本领。”王小波劝诫自己的外甥放弃梦想,毕业以后不搞摇滚,进公司去挣大钱,专心致志做一枚IT程序员。...
BDSM惩罚的运作及15种方法

BDSM惩罚的运作及15种方法

阅读: 63
尽管每个BDSM关系都不同,但纪律通常对体验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没有惩罚就没有纪律!...

“你什么感觉?”,TA说的这是安全词吗?

阅读: 41
在BDSM文化中,安全词是一系列代码或其他信号,用于传达其身体或情绪状态,通常是在接近或越过身体情感极限时使用。一般是一个和当下的氛围毫无关联的词。而这个莫名其妙,又能让对方停下来的词语,就叫做“安全词”。...

日式绳艺的绑缚介绍

阅读: 40
日式绑缚起源于“捕绳术”,经过演化已经变得非常专业且安全了,在绳艺表演中,受施者不会在绑缚过程中受伤。与欧式捆绑单纯将人固定住所不同的是,在日式绑缚中受施者往往需要承受来自绳索捆绑所带来的压迫感。在日式绑缚中,受施者的姿势亦是非常重要,样式非常繁多。...
专注的快乐——麻绳自制大法

专注的快乐——麻绳自制大法

阅读: 65
快乐是什么?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定义。在今天想要体会到生活的快感,除了有获得感和被需要感,是不是还要多尝试一些兴趣爱好,让自己发现更多使自己快乐的方法。征服一座山峰、横渡一条河流、自驾陌生地域、阅读一本书籍……无论是自然的奇观、人文的景致,抑或是文学的谧静,我们都可以从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得到一份美好的快乐。世界的节奏越来越快,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睁开眼睛就是一天的报表、汇报、沟通协调,回到家是柴米油盐,加不完的班,辅导不完的作业。那么,为什么不放慢速度,驻足脚步,看一下身边忙碌的人,独自去欣赏周围的美景,享受放松的时间,这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放松可以让人缓解压力,让自己快乐一下,随时满血复活。...

在BDSM之中,越相互折磨,就越深爱的受虐,你信吗?

阅读: 86
S、M本身就是并存的,渴望施虐的人也渴望受虐,渴望受虐的人也渴望施虐。小楠离开了她曾经无比爱恋的男人,离开的原因源于前夫的控制欲。原本,小楠非常某个职业的男人,觉得非常man,于是和别人介绍的前夫结婚了。她迷恋于他的制服,每天都心满意足,直到某一天,小楠发现了前夫那无法遏制的控制欲。她穿稍微短一点的衣服,都要被强制更换;哪怕是生活或工作中正常接触的男性,都会异常生气。...
我来说两句

专题•杂文 | 怒向刀丛觅小诗



专题•兵器 | 中国军机系列



专题•打假 | 揭穿西方伪史



专题•人物 | 摇滚教父崔健



专题•人物 | 魔岩三杰传奇



专题•情怀 | ThinkPad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