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飞碟探索》的不解之缘
我曾经是《飞碟探索》的一名忠实读者,在小学六年级时偶然读到这本杂志时,瞬间被它刊载的UFO接触事件、广阔的宇宙探索等文章所吸引。它以探索UFO不明现象为主要研究方向,吸引了无数青少年读者,成为我国科普杂志中的佼佼者。创立之初的《飞碟探索》多刊载翻译自国外的不明现象文章,成为改革开放时期独树一帜的期刊,为千万懵懂少年探索自然开启了一扇窗户。
上世纪80年代的《飞碟探索》
进入九十年代后,《飞碟探索》》刊载的国内科普作家的文章逐渐增多,表明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已达到新的高度,出现百家争鸣、观点独到,甚至是脑洞大开的局面。虽然有些文章过于虚幻,但其标新立异,充满探索精神的办刊风格,宛如照亮星空的一支火炬。
上世纪90年代的《飞碟探索》
进入新世纪后,《飞碟探索》杂志每期推出一个主题,涉及天文、历史、物理、不明现象等方面,还推出了UFO系列图书,将“飞碟热”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形成了每当大众谈到UFO和外星人时,就联想到《飞碟探索》杂志的现象。
2000年以后的《飞碟探索》
我多年来一直订阅它,直到2002年出国留学才依依不舍的放弃订阅。三年后,我学成归国,再次订阅它时,像老朋友见面一样亲热,并在网上购买了出国时未曾看到的几期。如今,我个人收藏了(改版前)全部的《飞碟探索》,近300册杂志收集在一起,蔚为壮观。
201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阅读的兴起,很多杂志和报纸遇到了发展困境,造成了读者大量流失。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在80-90年代刊载出来的“世界之谜”纷纷被解密。《飞碟探索》倡导的探索外星生命和科学悬疑话题不再受到青年人的追捧,导致这本小众杂志也遇到了低谷。2017年,我曾通过给《飞碟探索》杂志社写电子邮件的方式,为杂志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后来尽管它也开辟了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阅读方式,但始终收效甚微。
2018年12月,《飞碟探索》杂志突然宣布休刊,看到这则消息我感到十分震惊。但考虑到十余年来读者们对它的热情不断下降,订阅人数持续降低,杂志难以维继也是意料中的事。我很快在百度贴吧里写下一篇纪念文章,回忆和它伴随的日子。
尽管一年后《飞碟探索》改版复刊。改版后的《飞碟探索》成为双月刊,不再聚焦UFO、地外文明和未解之谜,而是将视角转向了更广阔的领域——物理、航天、考古和生命科学。我继续订阅了一年后,发现它已转型为一本普通的科普杂志,与过去的UFO及地外文明不再相关,我随后便放弃订阅,感觉它不再是开启我天真好奇时代的领路人了。
2020年复刊后的《飞碟探索》
2023年时我听说该杂志已改为季刊,不再是双月刊,想必是发行又遇到了困难,其生存现状让我唏嘘不已,但我对它依然抱有情怀。我们曾经像呵护自己孩子般陪伴它成长,蓦然回首,我们已步入中年,纷纷忙于生计,鲜有当年探索科学的热情,现在目送它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回顾《飞碟探索》的历程,它诞生于改革开放,成长于世纪交替,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曾是我国向大众普及科学的见证者和先驱者,它开启了无数青少年的探索之旅,呵护了万千大众的好奇之心。今天,请允许我再向它道一声,珍重!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