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游而不击?抗日敌后战场比正面战场重要多了!

发现历史 阅读: 29

前言:

从小到大总是能看到一种论调:说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在前线战场艰苦抵抗,八路军在日军后方游而不击,趁机坐大。

然而事实却是,曾在日本振武学堂留学过的蒋介石与日本军方关系匪浅,他对抗日从来不是很上心,多次与日方签订不平等协议,“割地”退让,转身对付共产党去了。

日军因此得以在占领区内安心掠夺原材料、倾销基础工业品,攫取经济利益后,集结物资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

而被蒋介石逼到日军后方的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则是大肆破坏日军的铁路、公路等后勤补给线,严重阻碍了日军掠夺原材料、倾销基础工业品,严重影响了日军集结物资和部队的效率。

打仗打得就是后勤!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八路军对日军后勤的破坏,使得日军在前线疲弱,国军才能在正面战场勉强与日军一战 。


1.抗战初期,日军没打蒋介石的地盘。蒋介石除了嘴上不投降,其他任由日本予取予求。

2.日本靠着对中国倾销低端工业品,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蒋介石对日本的放任自流,养肥了日本的野心。

3.八路军敌后抗战破坏日军交通线,让日本无法在占领区攫取经济利益,打破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

4.游而不击,趁机坐大?“坐”是坐不大的,唯有越抗越大。


Part.1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北,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


【青年蒋介石】

1933年,蒋的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停战协议》,实际上默认了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及热河的合法性,并承认冀东为“非武装区”。随后日本着手全面实施分离华北计划。

1935年,蒋介石派振武学堂的学弟、亲日派何应钦,与日本驻华北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秘密签订《何梅协定》,使得整个河北的军事、政治、经济都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中国在河北的主权全部丧失,同时使得日本在华北的势力得到了极大加强,为日本进一步制造“冀察特殊化”和分割华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蒋介石除了在投降这件事上死不松口,其他方面简直任由日本予取予求。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整个北方都不是蒋介石的民国政府能实际控制的地区。

东三省是人家张学良的势力范围,张学良老爹原来是袁世凯北洋系的人。虽然东北易帜名义上归顺南京民国政府,实际上蒋介石的手基本伸不到东北。

山东的韩复榘、陕西的阎锡山、西北的杨虎城等,都跟张学良差不多,名义上归顺了南京民国政府,实际上蒋对这些地区基本没有控制力。


在1937年之前,日本人没打蒋介石的地盘之前,对于蒋来说,那些北方的领土是被军阀们占领还是被日军占领,其实无所谓,反正都不是我蒋介石的地盘嘛。

说不定蒋介石可能更希望是日本人占领。蒋三次留学日本,上过日本的振武学堂学习怎么打炮,在日军第十九联队当过一等兵。蒋介石跟日本人的关系,恐怕要比与张、杨、韩等人的关系更好。

在蒋介石眼里,他可能觉得自己与日本交情不错,日本人也要靠自己在中国攫取利益,日本人不会对自己下手。再说了,蒋已经代表了英美在华的利益,蒋估计也想引入日本,制衡英美。

所以蒋介石面对日军的侵略,态度很暧昧。而正是蒋介石暧昧、放任的态度,养肥了日本的野心,最终导致日本全面侵华。


Part.2


为什么说蒋介石放任日本人予取予求的态度,养肥了日本的野心呢?这就要从经济,也就是“钱”的问题上来说了。

1895年,甲午战争中清廷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日本政府四年的财政收入总和。日本人拿着这笔钱完成了日本基础工业化的建设。

到了1920年前后,中国成了日本最重要的资源供应国以及外贸市场。日本从中国进口各类基础资源,加工成低端工业品再出口到中国,以此获取大量的外汇收入。

此时,日本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中国;还是农业国的中国,对工业品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日本,中国自己造不出来嘛······

根据《中国近代海关史》的记载,当时日货和美货的进口比例为7:1。即便中日关系紧张时,大量民众抵制日货,也没什么X用。

日本的低端工业品价格很便宜,质量不错,物美价廉。不用日货,就只能选择质量差不多但更贵的英美货。

可民国时期,百姓普遍很穷,有些甚至穷得全家只有一条棉裤,冬天谁出门谁穿,一般百姓都不愿意多花钱用英美货。

所以民众即便抵制日货,也不得不面对现实:不买日货意味着没货可用。总不能真光着屁股到处走吧。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后,南京民国政府成立。1929年,蒋介石民国政府为了维护英美在中国的利益,也为了增加政府收入,开始逐步提高关税。

日货的价格优势一下子小了很多,日本政府的收入逐渐减少。日本人自然不甘心,他们先是试图通过走私来弥补收入的减少。

日本人走私登陆的地点主要在山东,严重影响了山东王韩复榘的利益。韩复榘对待走私的方式非常简单,抓到日本走私商人直接枪毙。

但事情很快就不一样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北。

事变后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的《塘沽停战协议》、1935年的《何梅协定》,蒋介石的民国政府不断跟日本政府妥协、放任自流,对日本的走私行为自然基本无视了。

日本占据了东北,以极低价掠夺基础工业原材料;生产出低端工业品后,一边在占领区内倾销,一边走私倾销到全中国。

日本这么一套军事+经济的组合拳,在中国大地上攫取了巨大的利益。根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记载:1931年之前日本国内常备军仅有32万,到了1937年则扩张到108万。几年的经济掠夺养肥日本政府,养肥了日本军队,也养肥了日本的野心。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

当时的日本真不是疯了,蒋介石之前对日本的放任自流,让日本人是真觉得占领中国很容易。

七七事变后仅仅一年,不光日军占领了华北,日货也完全占领了华北市场。日本人认为东北的模式的可以完全复制到华北,再从华北复制到全中国。

即先军事占领,再经济占领,赚了钱后再军事占领新地区。如此循环重复,以战养战,越战越强,最终吞并中国。

不过呢,经验主义要不得,蒋介石之前对日本人放任自流,那是日本人没打蒋介石实际能控制的地盘。

七七事变后,日本人可不管是不是蒋介石的地盘,全中国他日本都想要,手都伸到蒋介石的老巢上海去了。

就算是面对日本老师,人家老蒋也是有脾气的,哪有打到我地盘上了,还继续放任自流的?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9月22日,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军在正面战场抵抗日军进攻,八路军在敌后袭扰日军。


Part.3


国军在正面战场上确实起到了迟滞日军的作用,但也正如毛泽东几年前所料:最初的所有重大战役都会失败,之后战局会进入僵持阶段,然后就是游击作战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华北日军还在做着复刻东北、以战养战、吞并中国的美梦,八路军的出现让他们的美梦变成了噩梦。

众所周知,要先富先修路,日本人想要赚钱以战养战,也必须得先修路。

路修好了,才能方便日军四处征收粮食,开采出来的基础原材料才能运出去加工,加工好了的工业品才能运出去卖掉。

路修好了,也方便日军调遣和部署以及后勤补给,有利于进一步占领中国。

根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记载,日本为了确保华北的运输保障,计划修复、修建7000公里的铁路和18600公里的公路

一开始华北日军根本没把土八路放在眼里,吭哧吭哧一心忙着修路。游击队?敌后抗日?又不是没见过,东北抗联听说过没?不还是被我大日本皇军按在地上摩擦?

还是那句话,经验主义要不得,华北不是东北,不像东北那么冷,所有行动必须依托村落,不然冬天根本活不下去。

华北的自然条件没有东北那么恶劣,游击队自然也就不容易被剿灭。

解决了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后,八路军开始干正事了。啥正事?扒铁路、毁公路,破坏华北日军的交通线。


【1940年八路军与当地百姓协力破坏正太线铁路】

八路军这么一弄,日本人傻眼了。没路,开采的原材料运不出去加工,加工好了的工业品运不出去卖掉。连征收粮食都受到了影响,太君们都快饿瘦了。

八路军的一番操作直接打在了日本的命根子上,让日本人根本没办法在占领区内攫取经济利益,更没办法以战养战。

还是日本人自己的记载,《华北治安战》中记载,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到1940年百团大战之间的两年多时间里,八路军共扒了2000多公里的铁路,损毁公路8000多公里。平均每天扒铁路3公里,损毁公路12公里。

估计那段时间里,八路军战士相互打招呼都得是:“你今天扒了多少米?”要是扒少了,都不好意思跟战友打招呼。

这还没完,八路军发现电线杆好像也是日军修建的,顺手扒了4万多根电线杆,连电线也顺带撸走了。

有些八路军战士还觉得不过瘾,干了件“缺了大德”的事:用特殊的剪子,把日军的电话线剪断。这种特殊的剪子能剪断胶层内部的电线而不破坏表面的胶层。

通讯中断的日军,只好派出工程兵一寸一寸地排查电话线,而八路军战士就在断线处躲起来等着打日军工程兵的黑枪。弄到后来日军检修线路都要派一队日军一起行动,生怕人少了被八路军打黑枪。

反正就这样,日本人在前面修铁路、修公路,修电线杆搭电线,八路军在后边扒铁路、毁公路、剪电线。扒下来那么多铁轨、枕木、电线还一点不浪费,全拿去造枪造炮造子弹啥的,自己用了。

在八路军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日军在华北的铁路、公路基建计划彻底成了无底洞,别说在华北攫取经济利益了,日本连修路的钱都赚不回来,更别说以战养战、侵吞中国了。


1939年冬,日军实在受不了八路军天天在屁股后面薅羊毛的行为了,推行“囚笼政策”,发动大扫荡,试图剿灭占领区内的八路军。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进行反扫荡作战,发动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的还是破坏日军交通线,经过三四个月的作战,八路军的“破坏”成果如下: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缴获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电话线42.4万余公斤。

根据日军事后的估计,其中井陉煤矿被破坏的至少半年内无法复产。

日军对八路军的破坏作战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日军华北司令部将“百团大战”称为“挖心战”,并将每年8月20日作为“挖心战”纪念日。


Part.4


八路军对日军后勤交通线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日军的进攻步伐。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战史丛书·北支的治安战》中,日本华北方面军认为:华北“治安肃正工作”到1940年底仍未能满意。其根源在于,八路军对群众的地下工作正在不断深入扩大。所以,决定应以对共施策为重点,在1941年度要彻底进行正式的剿共治安战。

1940年,百团大战后,日军对华北的掌控越来越力不从心,无奈唯有从前线华中地区抽调第三十三师团和第十七师团增援华北。

当时国军与日军作战的战损比约为6:1,也就是说每牺牲6名国军战士才能击毙1名日寇。一个日军师团约1.8万人,日军抽调两个师团增援华北、“维持”治安,无疑是大大减轻了前线国军的压力。

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的抗战不仅仅是今天提到的破坏日军交通线。

八路军、新四军通过种种手段方式,破坏日军占领区经济,逼得日军不得不与八路军、新四军做生意,换取生活必需品,甚至买卖军火给八路军、新四军。

八路军、新四军建立锄奸队和红黑账,打击、策反汉奸、伪军,利用伪军、汉奸获取情报。

······

八路军、新四军除了打击敌人,还安置难民,协助百姓开垦荒地,辅助百姓养殖牲畜等,尽力改善敌后根据地百姓的生活。

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抗战,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任何方法,如果能给日军添堵,又不伤害百姓,那就必须得试一试。

蒋介石的民国政府总说共产党在敌后“游而不击,趁机坐大”。可如果共产党不打击日寇,不协助百姓改善生活,又怎么可能坐大呢?

游而不击,是“坐”不大的,只有越抗才能越大!

其他相关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被称作“人民子弟兵”?

阅读: 73
【本文摘编自环球资讯广播-档案揭秘栏目,档案揭秘第63期《晋察冀边区部队“子弟兵”称谓的由来》】1.晋察冀边区人民子弟兵称谓的来源。2.边区政府对子弟兵的宣传。3.铁的子弟兵!子弟兵们的传奇经历:“我们都叫王家川!王家川是不会死的!”。4.晋察冀边区人民对子弟兵们的传唱。Part.1“子弟兵”的称谓古已有之,比如唐代小说集《朝野佥载》写道:“恩州刺史陈承亲,岭南大首领也,专使子弟兵劫江。”...

50万国民党抗日游击部队去哪了?

阅读: 30
1.什么是游击战和共产党的游击战。2.国民党的游击战:进入敌后的50万大军,一半被日军歼灭,一半投降成了日伪军。3.共产党在敌后立足的秘诀:改善人民生活、减轻人民负担。Part.1游击战,“游”是移动、运动,“击”是攻击、打击。如果只是移动、运动而不攻击敌人,那不叫游击,那是逃跑。如果只是莽撞地攻击敌人,而不灵活走位,那就是送人头。...

用历史唯物主义认真解读 “熟女”、“人妻”……

阅读: 418
文 | 汤祯兆关于“熟女”一词,其实在中日两端的语言运用上,颇有对照出入的观察趣味。首先,若纯粹从年龄层区分的中性意义来考虑,虽然没有明确界定,但在日本语境中大抵指由三十多岁至四、五十岁的女性,而且包含成熟韵味魅力诱惑的长处。...

高圆圆的“人妻感”,是男人难以抵挡的熟女魅力与诱惑

阅读: 308
亲爱的大美人们,你们是否曾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对“人妻感”这个词汇感到困惑呢?在当今社会,我们经常听到“人妻感”这个词,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人妻感”并不是指已婚女性的特定形象或特质,而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成熟女性魅力。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并打造这种迷人的“人妻感”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充满魅力的关键词。...

BDSM系列五:如果你是初学者,可以尝试的游戏

阅读: 261
作为BDSM初学者,通过上面几篇文章的学习,或许你已经蠢蠢欲动想去尝试一下了。不过或许你又不确定从哪里开始。这里给大家整理几个可以参考的方式,对于有兴趣并渴望尝试的你来说,会有所帮助。01...
我来说两句

专题•杂文 | 怒向刀丛觅小诗



专题•兵器 | 中国军机系列



专题•打假 | 揭穿西方伪史



专题•人物 | 摇滚教父崔健



专题•人物 | 魔岩三杰传奇



专题•情怀 | ThinkPad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