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器图说》3:machine的意思原来是中国磨
我们已经看到了阿基米德的《论浮体》完全就是胡扯,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而阿基米德居然是用几何方法推导出物理理论的。用错误的方法还能推导出正确的结论,说明这个结论是已知的,推导过程只是在装样子。
《奇器图说》第二卷介绍的就是常用的力学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力艺所用诸具,总名强运重之器。”第一款就明确指出这些工具是用来运重的,有明确的实际应用。中国的工匠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这些理论知识,而不是靠空想得来的。
书中介绍了大量杠杆的知识,但是偏偏没有提到那句著名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我相信现在孩子们的物理教科书里一定还有这句话,这句话太著名了,但是《奇器图说》专门讲力学工具的著作里居然没有。
杠杆最重要的应用就是杆秤,而杆秤恰恰是中国独有的衡器。西方声称发现了杠杆原理却没能发明出杆秤,这就尴尬了。
庞贝古城的假文物——罗马秤,可以看出这么大的秤砣应该用来称量比较重的物体,而秤盘这么小,只适合放小件物体,自相矛盾。中国的杆秤秤杆足够长,才能充分利用杠杆原理,以小力举重物。这样的考古证据恰恰说明欧洲人并不理解杠杆原理。
西方人只会使用天平
《奇器图说》第三卷开始介绍各种奇器(机械),有很多研究者做过对比,说这些机械是翻译自《阿戈斯蒂诺·拉梅利上尉的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作者拉梅利就是王征在书中提到的剌墨里(Agostino Ramelli,1531-1600)。这位拉梅利被王征称为是阿基米德之后最擅长重学的四位先贤之一,但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却闻所未闻。他甚至都不配拥有一个百度百科,可见他是多么的不知名。
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拉梅利的全部介绍。出生地不确定,死亡时间不确定,wiki上说他死于1610年,也有资料说他死于1600年。唯一的确定的信息是1588年57岁的拉梅利出版了《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然后被邓玉函王征翻译成了《奇器图说》。看似拉梅利就是为了《奇器图说》而诞生的,他是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完成这个成就的都不清楚,总之就是完成了。难怪西方人的故事里都是英雄拯救世界,他们现实世界也是奇才辈出。
最晚在1610年,拉梅利就死了,记住这个时间点。
我找到了两本《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的电子书,分别是1588年、1620年出版的。
1588年
1620年
看看两张图的对比,有没有发现问题?
1.1588年的版本的印刷精细程度远远高于1620年的版本,这不符合常理。可以确定1588年的版本是伪造的,他的印刷时间不会早于1620年的版本。从其印刷水平的差距看,年限可能会相当晚。
2.那么假设1620年的版本是真实的,现存最早的《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的出版时间不早于1620年,可是拉梅利最晚于1610年就死了,书是谁出版的?
3.扉页上拉梅利的画像,标注了一个年份。1588年版是Anno LVII, 1620年版是Anno 1620。一般图书中插入画像标注的都是画像或拍照时的年份,以便与人物的年龄对照。1588年版标注的是57岁(LVII)。按理说同一画像1620年版也应该标注57或者1588,但直接使用了1620。而1620年拉梅利已经死去10年了,关于拉梅利的年龄、身世等信息可以确定都是伪造的。
梳理一下几个版本的衍生脉络,1627年王征完成了《奇器图说》,传教士带回欧洲对相关书籍进行了翻译和汇编,虚构了一个叫Agostino Ramelli的人,发行了这本《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为了证明他是早于1627年的《奇器图说》就产生于欧洲的,就把时间写成了1620年。实际年代可能要很晚。
但是造假者忽略了一个问题,我在《奇器图说》1:遗落在牛顿头上的那颗苹果中提到过邓玉函的百度百科:邓玉函和金尼阁于1618年离开欧洲前往中国,随船带了7000卷书籍,而奇器图说是翻译自这7000卷书籍。如果这本书发行于1620年,那就赶不上1618年邓玉函离开欧洲了。因此,就又产生了这本1588年的版本,只是打上去的补丁布料比较新。
对比这两个版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信息和证据:
1588版拉梅利的名字是Agostino Ramelli,1620版是Augustini Ramellis。从文字流变的角度看,1588版与现代语言相同,也证明了1588版时间更晚,且与1620版有较长时间的代差。
1588
1620
再看一个更重要的单词:Machine(机械)。1588版仍然是与现代词汇相同的Machine。而1620版的拼写是Machina。ma-China!
1588
1620
Machine这个单词的词源是中国磨(ma-China)。中国磨传到西方,欧洲人才知道什么是机械,才产生了机械这个单词。1620版在正文中还出现了很多Machinæ的拼写方式,说明在1620版这个阶段拉丁语仍然处在一个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而到了1588版已经趋于稳定。两本书很好的体现了machina-machinæ-machine的流变过程,这也是我说1588版时间会很晚的原因之一。
《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对于中国磨有非常系统、详细的描述,包括水磨、人力磨、畜力磨、重力磨、风力磨等。
先看水磨,如图:
图画很精美写实,设计了不同的结构去实现,但原理都是以水为动力,通过轮轴、齿轮传动实现驱动石磨转动。而这些设计并没有被收录在《奇器图说》之中,因为中国磨在中国流传上千年了,已经不能被称为奇器了。
上面三张图出自1313年王祯编写的《农书》,虽然绘图不如西方的写实但是明显比拉梅利《机械》中的设计更简洁实用。相比之下拉梅利的著作更像是在学习机械应用而做的各种设计,而《农书》是对实际应用的记录。@睡神二世
元代的王祯是穿越了300年来抄袭了未来的拉梅利吗?
不仅仅是王祯,在接下来的《三才图会》1609年、《天工开物》1637年、《农政全书》1639年都继承了相似的内容,这些机械都是在中国实际应用的农具。
《三才图会》1609年
《天工开物》1637年
拉梅利的《机械》还设计了多个马拉磨,
但这是不是太复杂了一点?明明一头牲口就能转动的磨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去设计这么复杂的结构呢?显然拉梅利并没有费效比的概念。他沿袭了水转磨的设计思路,却没考虑到水力驱动的优势是水力没有成本,而畜力是有限的,要尽可能降低损耗,达到效力的最大化。@睡神二世
《农书》、《三才图会》、《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中记录的畜力磨延续至今还在使用,而拉梅利的畜力磨欧洲有人用过吗?
说回《奇器图说》,因为中国磨的存在王征不需要在书中重复这些旧技术,而重点放在了新技术上,如人力磨。看看下图《奇器图说》的图画风格是不是与《农书》、《三才图会》一以贯之。
“乡亲们,你们看看,是我们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渔童》
拉梅利把大轮盘的轴画错了
拉梅利画的轮盘封闭,轮盘转动会把人困在里面
基本一致。
除此之外拉梅利的《机械》还有3个设计,而《奇器图说》没有。然而这三张图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在人摇的手柄上有两个巨大的没有任何作用的从动轮,这两个从动轮没有任何作用,单纯消耗材料和动力。
利用重力拉磨,两图基本一致。但王征文中明确说这个设计是他自己构思然后实现的。书中提到王征制作的自行车,也同样是采用重力做为驱动力,足见王征对重力是有深入研究的。
再看《奇器图说》没有的,拉梅利创作的重力磨。
首先滑轮组没有表示清楚,不确定绳索具体是如何走向的,但是大致可以看出用一根绳索吊了3个重物。其他构造基本与上一个设计相似。但是三个重物的高度不同,重物起降不同步,无法保证能正常运作。这么复杂的绳索也根本是没有必要的,徒增了摩擦力。
其次,王征设计的重力磨其出发点是人力可及的重力,可以根据人力大小,调配重物的多少。而拉梅利的设计,必须要起重三个重物,人力可能根本达不到。
王征设计中的两个精髓,拉梅利完全没有理解,这个设计一无是处。
题外话:关于设计图中无处不在的云纹造型,伪史论者说这是明显的中式造型。而反对者则说西方也有云纹造型,并举例罗马柱的柱头就经常使用云纹造型。
但是拉梅利在这个重力泵的独立设计中露了马脚,王征的设计中云纹不仅仅是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大部分云纹出现在需要受力的柱子底部,用于加固,在柱子顶部的相对较少。拉梅利与王征相同的设计基本照搬了云纹,而单独的设计就大量出现在了柱子顶部,尤其明显的是楼下三个柱子顶部,都是纯装饰性的,而底部却没有。
对比之下,以中国磨为线索,我们看到拉梅利把中国古代的实用设计复杂化,抄王征的设计都有遗漏,自己单独设计就错漏百出。哪一个是原创,哪一个是抄袭已经一目了然了。
同样的事情已经在《几何原本》、《论浮体》中发生过很多次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