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66
1852年,41岁的李善兰离开嘉兴来到上海,加入墨海书馆。此时的李善兰已经是著作等身,且学术界公认的数学大家了,而41岁的年龄也是在学术上出成果的黄金期。在墨海书馆李善兰完成了《几何原本》后九卷、《重学》、《代数学》、《代微积拾级》、《谈天》等大家熟知的著作。这些著作都被冠以传教士口授、李善兰笔录的形式。墨海书馆出版的所有科技类书籍都是在1852年李善兰加入后刊刻的,足以说明李善兰的巨大作用。关于李善兰加入墨海书馆的原因,推测主要还是出于生计的考虑。由于科举仕途走不通,不得不在嘉兴坐馆教书,而数学成就并不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墨海书馆的待遇优厚,因此成为一个权宜之计。而加入墨海书馆的代价就是为洋人代笔,把自己的成就都冠名给洋人。比如墨海书馆发行的《六合丛谈》中的文章只有洋人有署名,而王韬编写的所有内容都没有作者。这种现象其实不难理解,知识分子为五斗米折腰,直到今天仍然非常普遍,比如高校的研究生发表研究成果要把第一作者署名给自己的导师,再比如东方某选的小编加班创作文案成就的却是董某辉。在墨海书馆期间李善兰仍然参加过乡试,希望能进入仕途,可惜还是失败了。直到后来他加入了徐有壬的幕僚,才开启了其仕途生涯。...
阅读: 59
李善兰的学术成就要论述的内容太多了,必须要单开一个系列才能说清楚。李善兰李善兰(1811-1882年),原名李心兰,字竟芳,号秋纫,别号壬叔,浙江海宁人。李善兰10岁开始学习《九章算术》,15岁读了徐光启的《几何原本》。14岁就中了秀才,但乡试失败。在杭州乡试时碰巧买到了李冶的《测圆海镜》和戴震的《勾股割圆记》。...
阅读: 36
我们已经看到了阿基米德的《论浮体》完全就是胡扯,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而阿基米德居然是用几何方法推导出物理理论的。用错误的方法还能推导出正确的结论,说明这个结论是已知的,推导过程只是在装样子。《奇器图说》第二卷介绍的就是常用的力学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力艺所用诸具,总名强运重之器。”第一款就明确指出这些工具是用来运重的,有明确的实际应用。中国的工匠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这些理论知识,而不是靠空想得来的。...
阅读: 113
西方人伪造出阿基米德这个物理学的老祖宗,其原型只能是“亚·昔·墨翟”。继续读《奇器图说》,我们逐条来分析。第5款涉及了密度的概念,称为“本重”,即“体段一样,而金重银轻,是金之质原本重于银也”。第29、30款进一步说明了两个物体物质相同,密度也相同;同一物质,其重量与体积成正比。...
阅读: 179
在梳理完《几何原本》系列内容,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明末耶稣会士窃取了中国典籍(徐光启六卷版),清初欧洲与满清官方的交流(梅瑴成十二卷版),清末传教士再次交流并窃取中国科技的更新版本(李善兰十五卷版)。《几何原本》一直被认为是西方逻辑推理和科学思想的基础,而我对《几何原本》的研究已经确证了欧几里得乃至整个欧洲历史都是虚构的,感兴趣的可以看文章结尾的推荐链接。接下来再来研究下物理,我把目标锁定了明末的另一位天主教徒——王征。我在《几何原本》系列中已经提到过王征,九次科举不中,直到1616年加入了天主教后,1622年王征得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