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 来了, “公平公正”走了
“8090,最惨一代”的梗,在网络上已经流行二十年了。
“小学时大学不花钱,大学时小学不花钱”,“读书时工作包分配,毕业了内卷找工作”,“想要兄弟姐妹时计划生育,自己生育时鼓励三胎”,“小时候一家人养一个,长大了夫妻养四老人两子女”等等对比,从小时候对比到中年,每一次都戳中8090的痛点。
最近几天,新的热搜又引发了一代人的集体愤慨与声讨,那就是有媒体声称“8090退休时,男女都将统一65岁。”8090顿时感觉自己的苦逼一生将从中年延续到老年。
延迟退休早在三年前国家《2035发展纲要》发布时,就已经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近期再次全民讨论,是因为前几天三中全会公报发布,明确提及推进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被称作“延迟退休政策落锤”。
延迟退休的话题已经争议多年了,从世界各国不同阶段的发展对照,以及我国的人口结构、老龄化结构、预期寿命延长、养老金的缺口等“绕不开”的因素来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铁定实施的。
在大环境不可逆之下,大家更应该关注的是执行过程的“真公平”。
公平就是公平,为什么还有“真公平”和“假公平”之说呢?
不同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工作强度,家庭负担,在职待遇,养老待遇都不公平的情况下,强行推动“一刀切的65岁”,就是字面公平的假公平!
延迟退休的公平问题,实际上早就超越了退休本身,解决延迟退休的“公平之问”,也是解决社会顽疾的过程。
公平之问一:国家与民众利益的“是否公平”?
推迟延迟退休,从国家利益来看,似乎好处多多。在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过程中,延长劳动人口的工作时长,当然可以延续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另外一个方面,工作时间的延长,将导致缴纳养老金的时限延长,金额增加,养老金的账户窟窿可以补上一部分,爆雷的风险也后移。
第三个层面,延迟退休,所有人领取养老金的时间推迟,年限缩短,国家养老金的压力自然降低。
用大白话讲,就是“干活多,缴费多,拿得少”,给人感觉国家利益赚翻了。
可是在国家利益获益的同时,民众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呢?
这三个层面,恰恰说明这一改革措施,民众利益被连砍三刀,显著的“竭民奉公”,违背“与民生息”。
不过在看待民众利益和国家利益方面,还有另一个视角。
在世界各国,“延迟退休”往往是为了解决“未来养老金崩溃”的问题,但这一未来解药,往往增加当下的疾病。
比如延迟退休,增加老百姓对养老金缺口的担忧,必然选择多储蓄养老,从而与“鼓励消费”度过当下通缩危机的政策方向冲突。
另外,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除了养老金缺口,更大问题是结婚率、生育率暴跌,延迟退休必然让工作人口的生育意愿进一步降低,人口缺口扩大。
同时,当前生育人口中愿意生育的人,普遍都是因为老一代愿意退休带孩子,父母带孩子不仅更放心,而且节省非常大的保姆开销,延迟退休必然导致父母无法带孩子,这种影响又会传导到人口问题上。
所以即便是国家利益,“劳动多,缴费多,拿钱少”的好处也是算小账,算上对消费和生育的负面影响,获益和受损就成了糊涂账。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各国推行延迟退休都遭遇了民众极大阻力。
在法国,即便马克龙政府做了缓慢渐进式的妥协,但是法国民众的罢工游行一直持续。
相比较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咱们国家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性”。
咱们更是强调人民利益就是国家最高利益,因此西方政府可以公然“践踏民众保养老金账户”。
咱们却无法忽视民众利益,只强调国家利益。
公平之问二:体制内外一刀切,不同阶层的利益公平么?
今年是国家宣布的“体制内外养老金并轨”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至少“养老金双轨制的不公平”从制度上缓解了。
但是体制内外工作的强度,工作的稳定性,收入保障程度都不一样,如果全部延迟退休,对于高强度工作,身体健康受损的工人农民,当然不公平。
同时,体制内目前实行的是到一定年龄退居二线享清福的体制,如果延长他们的退休年龄,也是让他们在享清福岗位上继续多拿钱,未来的养老金待遇同样升高,这显然继续扩大了体制内外的不公平。
与之相比,部分一线产业工人,在50岁时,早已满身伤病,几十年辛勤劳作,在50~55岁退休,领取养老金本是当时他们勤勉工作,按时足额缴纳养老金时国家做出的承诺。
如今国家以“大环境的变化与养老金账户的缺口”,单方面改变退休年龄,推迟发放养老金的时间,从“契约精神”角度,属于单方面违约了。
三年前,我国发布的延迟退休政策,也强调了渐进式,试图用每几年延长一年的方式,来缓解给社会造成的冲击。
可是对于当前最主要的高强度就业岗位来说,都是30~40岁的8090后,无论怎么渐进式,到他们60岁时,已经渐进到65岁了,所以渐进式只是缩小当下的反抗音浪,主流人群的“公平”性,并未得到扭转与改善。
体制内外,不同工作强度的养老不公平问题,最终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养老领域。
当前我国学历内卷越发严重,每年考公热居高不下,顶尖高学历人才不愿进入私营企业,许多家庭宁愿培养月薪三千的白领,也不愿孩子去做月薪八千的产业工人。
大量高学历优质人才,一年年“范进中举”一般的内耗在考公大军里,这都是体制内外从工作待遇到养老待遇的“不公平”导致的。
因此体制内外的养老不公平不解决,最终只会导致各行业人才凋敝,“范进中举”式人才内耗继续延续几十年。
公平之问三:青年就业率和老年就业岗位的矛盾。
这个角度有些“老生常谈”,但我依旧决定简单写写。
因为这问题十几年来一直绕不开,也从未解决。
最近几年,青年失业率数据一直居高不下,并且从大家对同龄人周边居家啃老的感受,这比例远高于国家发布的数据。
最近十年,珠三角长三角的招工难时期早已过去,每年一千多万高校毕业生,都是就业环境一年比一年残酷的真实写照。
在年轻人不断因为新增岗位减少而加剧内卷的同时,推行“延迟退休”,给人的感受,不就是“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老年人霸着位置不肯退”的死结么?
未来几年,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这种矛盾冲突还会升级,不仅年轻人部分重复性工作被取代,老年人也面临“退休年龄延迟,但是找不到工作,还得继续缴纳养老”的境遇。
所以延迟退休不仅会激化老年人与青年人竞争就业岗位的问题,也会激化与“人工智能”发展的矛盾。
可偏偏,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取代人力”又是未来五到十年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
公平之问四:年轻人与老年人收入倒挂愈演愈烈。
这个问题和前面就业岗位竞争都是老生常谈问题,但这个问题变严重的趋势还在持续,而且似乎更无解。
越是优质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稀少的中西部省份,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小县城,这种倒挂就越明显。
几年前,小县城退休夫妻“给儿子发工资上班”的新闻曾经刷屏网络。
讲的是年轻子女在省会城市打工,朝不保夕,月收入不到五千,缴纳房租水电后,饮食不良还无法正常恋爱交际。
父母都是小县城体制内退休,两人每月收入累计超过一万,所以他们以给儿子每月发5000元条件,让儿子回小县城安家,然后房子也买了,还结婚生子。
只要儿子床前尽孝,养老金年年涨的二老就继续每月“发工资”。
这篇报道当年能上热搜,是因为这是“新闻”,但我们放在当下社会,体制内退休的夫妻,如果两人有一定级别,两人退休工资可能1.5~2万。
两老在工作期间,单位肯定有福利房或者团购房政策,如果是在早两年出手,家底肯定足够两人养老,如果没出手,那么子女甚至孙辈的婚房都备齐了。
这种情况下,两老每月1.5万以上的收入,绝对高于大多数年轻人的月薪,老年人继续“补贴”中年工薪阶层,从新闻变成社会常态。
甚至这也是造成“青年就业率”低下的原因之一,许多父母养老金多出来补贴子女的部分,比子女在外辛苦打工的收入还要高,这些子女也就愿意“被养着等更好”的机会。
一旦这种“补贴养育”从25岁持续到35岁,这些子女也就丧失了积累工作经验与才干的黄金周期,唯一的指望就是父母多活几年,养老金继续补贴到自己四五十岁,然后自己也可以退休养老了。
这种生活传承状态“很颓废”,但很明显这种比例这几年在扩大,这种养老金年年涨,青年就业环境变差,收入变少的“倒挂”不解决,社会必然走向越来越“暮气”。
所以解决青年人与老年人收入“不公平”的问题,也是将社会从暮气螺旋带入朝气螺旋的关键。
谈完了四个“公平之问”,那么解决这些公平问题的关键钥匙找到了么?我的答案是找到了“一部分”!
这次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延迟退休”的描述,压根就没有“男女都65岁一刀切”的任何明示或者暗示。
男女65岁退休只是个别媒体的标题党,然后就被有心之人刻意带节奏了。
时隔三年,国家重提“延迟退休”,在公平性方面已经找到了两把“钥匙”,却被网络舆论和有心之人故意忽略了。
“渐进式”作为几年前就有的老提法,并且只是“舒缓”作用的安慰剂,算不上解决公平的钥匙。
本次公报,最关键的提法,是在“落实推进渐进式退休”政策的前面,加了“自愿和弹性原则”的前提。
自愿和弹性,看起来是两个比较普通的词汇,为什么在延迟退休问题上,成为解决公平性的两把钥匙呢?
我们先谈“自愿”。
前文的四个“公平之问”,老百姓在延迟退休问题上利益受损的一个关键,其实是“一刀切的没得选择”。
明明接着干利益受损,却“被迫延长”;明明干得越久获利越大,却“被迫提前”,这都是统一延长退休时间产生的不公平。
参考世界各国的养老金政策,我们会发现新加坡养老被普遍称为“全球第一”,“全球最公平”。
新加坡的养老金政策的精髓,就在于“自愿选择,自我承担”。不同人,选择不同年龄退休,每月拿的退休金不一样。
那么每个人自己算笔账,身体条件允许,当前工作岗位面临竞争不大的,就继续干几年,58岁退休,每月拿的退休金比55高一个档次,生活更有质量。
一些当前岗位对身体伤害较大的,或者岗位适合给年轻人腾位子的,可以选择提前退休,但是每月养老金低一个档次,维持较为“躺平”的生活也过得去。
不要小看“自愿”一词,当今世界许多文化影视作品,最被大众认同,世界各国老百姓都在争的,其实就是个“选择的权利”。
放开“大家长式”的为你好、一言堂,在大量公平性问题不可能短时间解决的情况下,把“选择权”交给个人,不公平就摆在那里,但是你可以选一条自认为趋吉避凶,损害最小的道路。
当然,选择权也是有代价的,选择了退休年龄,就要为自己负责,承担这个年龄退休的养老金发放体系。
所以“自我选择,自我负责”是这次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新前提,也是公平性的一把钥匙。
我们接着来谈“弹性”。
过去几年,“弹性”一直是和“一刀切”相伴相生的,也与“人性化”放在一起。
“一刀切”的政策,往往执行效率更高,效果更加立竿见影,但同时,许多民众的利益,就成为“必须牺牲的代价”。
延迟退休,是攸关十亿人未来生活的国策,甚至与国家兴衰,人口存续息息相关。
十几亿人,十几亿个体的不同境遇,不同人生轨迹,在面临退休与养老时,当然有各自的困境。
这时候弹性就意味着公平,一刀切就意味着效率。
公平和效率其实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咱们国家与社会发展变革的最主要问题。
而在攸关十几亿人的老年生活问题上,公平显然摆在效率的前面,所以“弹性”,缓冲期,缓冲区间就格外重要。
虽然延迟退休的细节政策没出来,但是不同行业,体制内外,不同身体条件,不同家庭状况的人群,应该会获得一个较宽泛的缓冲区间。
然后所有人根据自己多赚钱还是多养生,全国旅游还是帮子女带娃的各自选择,在这个弹性区间里选一个退休年龄。
有了自愿和弹性两把钥匙,延迟退休的“公平性”问题能得到根本解决么?
当然还不够!我认为至少还存在两个显著短板可以去解决。
第一个是“不同选择的待遇”公平性问题,如果未来可以在55~65岁之间选择退休年龄,但是55岁退休的养老金发放规则让人生活“几乎难以为继”。
同时65岁退休养老金发放的规则优势极为明显,那么所谓的“选择”就会变成“假选择”,让更多人只能被迫选择65岁退休。
这就需要全民保持持续关注和监督,确保实现“55岁退休养老金过得去,65岁退休养老金更好”的养老金规则。
第二是前文强调过“选择”和“弹性”能在相对公平的大环境下,对冲掉延迟养老的不公平伤害。
这个“相对公平”就是要将当前非常明显的不公平先行“打掉”。
比如体制内“提前退二线享清福”的问题,如果这继续存在,那么体制内当然“选择”更晚退休,休闲还多赚钱。
当前体制内,以及国企等领导岗位“延迟退休继续高薪加剧不公平”的问题,都可以在近期进行制度性改革,这方面该“一刀切”,该刮骨疗毒的恰恰要狠劲,而不能弹性了。
只有未来的“养老金分段发放”制度更公平,体制内与国企高管高收入不公平问题得到解决,“自愿”和“弹性”才能保障大多数人的未来养老公平。
从历史的趋势来看老龄化和延迟退休是正相关的。几乎所有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不停地延迟。我们只是在这个潮流中生存的过客。
不过这里确实要吐槽一下,90后是真的苦。教育开始内卷严重,踏入社会后岗位又开始内卷。买个房子还很可能买在高位。投资股市还可能正好遇到15年后的大股灾。什么亏都明着吃了。退休还要往后挪。
不过这是时代的符号只能接受。我真正思考的是关于退休与公平的问题。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各个王朝历史的后期,走向末路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个人祸不能忽视,就是晋升空间的缺失。美好生活愿望的破灭。
在古代做官是可以做一辈子的,当然也少不了晚节不保张居正之类。但是掌握社会资源的上层一旦终生制后那么能制约他的只有皇权。现代社会是皇权淡化的时代(毕竟还有英国)。退休这个制度就很好的解决了一家独大的政治状态。
愿意接受延迟退休的人,往往是已在社会现状下拥有足够丰厚年薪的人。最简单来说就是薪资远远大于退休金的企业高层或其他。而更多的人是赚着牛马钱,指望着退休能躺平。
而这里面高薪资的人本身又是在阻碍职场牛马的晋升空间的人。如果企业高层55岁就纳入退休养老阶段。35岁直接接力上去整个职场活力还是有的。
继续延迟退休,又不能很好的解决晋升问题。那么总体上牛马可能累死了都做不了主人。只能换上正好能接轨的10后的新主人。
所以如何才能做到既能延迟退休,又能满足牛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尼?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