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百年河西争夺战(3)——骊姬之乱(中)

发现历史 阅读: 42

河西争夺战(3)


骊姬之乱(中)


【本篇内文言文未经注明部分均出自《史记·晋世家》】

写完骊姬之乱(上),大家应该看出来了,无论是闲鱼我个人对历史的解读,还是史书上的记载,整个“骊姬之乱”似乎骊姬基本上没什么戏份。


那为什么这一场影响了晋国历史走向的事件,最后会被称之为“骊姬之乱”呢?

《春秋公羊传·鲁闵公元年》里说出了原因: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所谓“讳(huì)”,隐瞒、避忌的意思。春秋时期,记录历史的人,根据当时社会的潜规则,要为尊者、亲者、贤者,隐瞒他们不好的行为和事情。

显然以晋献公的身份地位,必然要“为尊者讳”,记录骊姬之乱事件的人,必然也是晋献公身边的熟人,又要“为亲者讳”。


既然要为晋献公“讳”,那么整个事情的祸因自然不能说是晋献公的错了,自然也就只能把祸因归到一个亡了国的女人身上,归结成“红颜祸水”。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骊姬之乱。

1.偏衣金玦——帝王心术,鬼神不言。

2.大臣们的猜测。


3.祖庙祭祀事情——晋献公的连续政治暗示。


偏衣金玦


上一篇我们讲到了“太子自古不将兵”,而晋献公偏偏要太子申生率军出征。

申生出征前夕,晋献公赐予了申生两样东西:偏衣和佩饰金玦(jué)。(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

晋献公为什么要赐予申生这两件东西呢?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偏衣金玦

东汉研读《左传》的大神、经学家服虔对偏衣的注解是:偏,异色,驳不纯,裻(dú)在中,左右异,故曰偏衣。

异色,衣服的颜色不纯正。

古人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正色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红黄蓝三原色加上黑白两色。


间色则是指可以通过其他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比如绿色可以通过黄蓝色混合而成。

裻,衣服背后的缝线。

服虔这句注解的完整意思是:用间色混合成的颜色,来染制的衣服,颜色驳杂不纯,而且衣服缝线左右两边的颜色还不一样,就叫偏衣。

古代以纯色为贵,纯色不仅指整件衣服都是同一种颜色,还必须是红黄蓝黑白五种原色中的一种。

晋献公让太子申生穿着偏衣率领军队,可以说是在公开羞辱申生,大概相当于现在让直男穿女装上街一样。


以上是服虔对偏衣的理解,三国时期研读《国语》的大神韦昭,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韦昭对偏衣的注解是:偏,半也;分身之半以授太子。说晋献公用偏衣表示把自己的衣服分了一半给太子,意思是将自己晋国国君一半的权力授予太子申生。

哪种解释更正确呢?后边再讲。

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玉佩。


《荀子·大略》中对玦的描述是: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珪璧瑷玦环都是指玉器,样子各不相同,用在不同的场合。

赠人以玉玦,即是断绝关系的意思。希望重归于好,则送人玉环。金玦,用金属制作成的玦。

玦,跟“绝”的读音一样,意即绝交。但同时“玦”读音也通“决”,有决断的意思。

韦昭对金玦的含义又表达了不同见解:金玦,兵要也。说晋献公给申生一块金玦是让太子申生自行决策、决断,金玦代表着掌军杀伐决断之权。

不过显然申生大概不怎么认同后世韦昭的解读。

冬天出征、被赐予偏衣金玦。申生看到这架势,不知道是慌了还是看不懂父亲啥意思,赶忙跑去找人问问,我爹究竟什么意思啊?


大臣们的猜测


跟随太子申生出征的先友狐突梁馀子罕夷先丹木对偏衣金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左传·闵公二年》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馀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

先友说:“国君将自己的衣服分了一半给您,表示将自己国君的权力分您一半,说明对太子您没有任何猜忌、恶意。太子您又掌握着军事大权,别人无法对您不利,没什么好担心的。(《左传·闵公二年》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

【慝tè:邪恶、恶念。】

“太子您现在掌握着军事大权。建功立业在此一举,太子加油呀!”(《国语·晋语》先友曰:“中分而金玦之权,在此行也。孺子勉之乎!”)


【虎符:古代皇帝调兵用的兵符,其中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从这里可以看到,韦昭在对偏衣金玦的注释完全采用了先友的解释。

狐突完全不认同先友的说法。

狐突叹了口气说到《左传·闵公二年》狐突叹曰)

做事情要顺天应时,穿衣服要符合身份地位,配饰代表了内心的想法。(时,事之征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

如果晋献公真的很看重这次出征的话,不应该在冬天出征,真的喜爱太子的话就不会赐予偏衣金玦。(故敬其事则命以始,服其身则衣之纯,用其衷则佩之度。)


现在出兵的时节不对,大概想让战事往不利的方向发展。杂色衣服,是在表达对太子的不满;金属和冬天,意味着寒冷肃杀;玦,代表决绝。国君这是希望太子您战死别回去了。太子您没希望了啊。何况国君曾说杀光狄人再回来,可就算尽力而为,狄人杀得完么?今命以时卒,閟其事也;衣之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服以远之,时以閟之,尨凉冬杀,金寒玦离,胡可恃也?虽欲勉之,狄可尽乎?”)


【尨(máng):杂色】

古代一般不会选择冬天出兵。春秋时期各国的军队不像现在的常备兵力,春秋时期的士兵平时种地,战时才召集起来打仗。

古代生产力低下,春夏之际人们都要忙于耕种,不然秋冬容易闹饥荒。冬天离春天不远,冬天出兵,未必能赶在春耕之前回来。真要打仗,往往出兵的时间多会选择在秋收之后,一方面秋收后粮食充足方便供给军队,一方面能在春耕前结束战争,回去种地。

晋献公选择冬天的时候让申生出征,动机很不纯,是不是想让申生冻死战死呀?即便申生不战死,那些忠于申生、跟随申生出征的太子党们的实力,也会在冬征中被大量消耗掉。

狐突用了四个字完美诠释了晋献公对太子申生的态度:尨(凉)、冬(杀)、金(寒)、玦(离)


梁馀子养说:“按照规定:帅军出征的人会在太庙里接受任命,在祭祀土地神后分食祭肉,还会被赐予符合礼仪的服饰。现在按照规定应该做的事情、赏赐的东西,一样都没有,却被赐予了杂色衣服,可想而知会有什么结局了吧。不如赶紧逃亡算了吧。”(《左传·闵公二年》梁馀子养曰:“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有常服矣。不获而尨,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


【脤shèn:古代王侯祭祀用的祭肉,春秋时期打仗前,通常要在祖庙里祭祀、占卜,占卜到吉兆后,分食完祭肉才会出兵。后来称授命统军为“受脤”。社,指社神,即土地神。】


罕夷说:“杂色奇装异服不符合太子您的身份地位,青铜玦意味决绝,叫太子您别再回去了。即便打了胜仗回去,又能怎么样呢?在国君晋献公心里太子的位置已经别有所属了啊。”(《左传·闵公二年》罕夷曰:“尨奇无常,金玦不复,虽复何为?君有心矣。”)


先丹木说:“这样奇怪的衣服,神经病都不会穿呐。国君还说‘杀尽敌人再回来’,敌人杀得完么!就算杀完了,国内依然会有谗言,不如抗命不遵吧。”(《左传·闵公二年》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曰‘尽敌而反’,敌可尽乎!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

除了先友之外,其他人均认为“偏衣金玦”不是啥好东西,晋献公居心不良,申生要赶紧做打算才行。

听完几位将领们对偏衣金玦的看法后,申生差不多琢磨明白了。申生无奈地向将领们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国语·晋语》申生曰)

“父亲派我去讨伐东山,不是喜欢我,而是想测试我的能力。所以赐给我偏衣,又给我军权让我统领军队。(君之使我,非欢也,抑欲测吾心也。是故赐我奇服,而告我权。)

临出征前还说了不少好话,物极必反,好话说太多,肯定是父亲对我有些不满,却不好直接说出来,只好哄着我。谗言已经在宫廷中流传,父亲对我起了疑心。(又有甘言焉。言之大甘,其中必苦。谮在中矣,君故生心。)

不过这就像木蠹啃噬树心一样吧,是避无可避的事情。不如拼死一战吧,不战而回,谗言和罪名可就都坐实了。战死的话,还能留下好名声。(虽蝎谮,焉避之?不若战也。不战而反,我罪滋厚;我战死,犹有令名焉。”)


【蝎:木虫,寄生在树木中,啃食树木,树木避无可避。谮zèn:诬陷、中伤。】


父子关系到这个份上,申生也是挺无奈的。不战回去,违背父亲兼国君的命令,是不忠不孝。战吧,明显父亲想让他战死,估计军队素质、军械辎重都堪忧。逃亡他国吧,毕竟晋献公明面上没对他做什么,逃亡的理由不充分,别国冒然接受他的概率不大。想来想去,还是拼死一战吧。


运气不错,申生在稷桑击败皋落氏。同时晋国国内关于太子申生的谗言谣言也越来越多。(《国语·晋语》果败狄于稷桑而反,谗言益起。



祖庙祭祀事件



(此段内文言文出自《国语·晋语》)

某年冬天祭祀晋武公祖庙的时候,晋献公说自己病了不参与祭祀,让骊姬生的儿子奚齐去主持祭祀活动。(蒸于武公,公称疾不与,使奚齐莅事。)



【蒸:冬祭,冬天祭祀祖宗。出自《礼记·王制》: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 春曰礿(yuè), 夏曰禘(dì), 秋曰尝, 冬曰烝。】

《国语》里没有具体记载祖庙祭祀事件发生的时间,我们可以大致推测一下:奚齐生于晋献公十二年,太子申生于晋献公二十一年自杀。

要去主持祖庙的祭祀,至少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了,不会太小,应该在五、六岁以上。而这件事又发生在申生自杀之前。因此大致可以推测出祖庙祭祀事件发生在晋献公十七年申生伐东山后至晋献公二十一年申生自杀前。

在上一篇“太子出征”的段落里,我们说过春秋时期太子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管理祖庙的祭祀。晋献公不让太子申生主持,却让奚齐主持。意味着在晋献公心里,奚齐才应该当太子。通过这种方式,晋献公又一次向群臣们暗示想要废掉太子申生,另立奚齐为太子。

太子党成员猛足看到后,问太子申生:主持祭祀不让长子您出面主持,却让奚齐去祖庙主持,太子您的地位岌岌可危了啊,打算怎么办呢?(猛足乃言于太子曰:伯氏不出,奚齐在庙,子盍图乎!)

申生依旧打算做好儿子,保持对君父的遵从和孝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待命运的安排。(太子曰:“······孝、敬、忠、贞,君父之所安也。弃安而图,远于孝矣,吾其止也。”)

《孙子兵法·虚实篇》说:致人而不致于人。要使别人受制于我,而我不能受制于别人。

从让三公子出居,到偏衣金玦,再到祭祀武公祖庙事件,明眼人都看得出晋献公要废掉太子申生了。申生自己看不出来吗?为何完全把命运交给父亲,受制于父亲?

申生既能获得晋国人“有贤行”的评价,又有统军的能力,以他的能力显然是看得出来晋献公想干什么。那为什么申生看出来了还在说那样傻白甜的话呢?


不是申生傻白甜,而是太子一党的实力太弱,羽翼不丰,难以对抗父亲晋献公。申生只好唯唯诺诺地服软,并寄希望于父亲晋献公念及父子之情。

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晋献公,集中权力、驾驭臣下的能力,显然是超群卓越的。

之前晋献公让申生冬天独自领军出征、赐予偏衣金玦。想着要么逼反申生,要么逼死申生。晋献公敢让申生带兵出征,还敢逼迫申生造反,唯一一个原因只能是晋献公有足以碾压申生的实力。

迫于父子人伦的道德束缚,晋献公不能无缘无故废太子,只好想办法逼反或者逼死申生。

长期与父亲相处的申生,自然很了解自己的父亲,知道自己不具备对抗父亲的实力。服软,老老实实做好自己臣子和儿子的本分,期待被废之后父亲还有能念及父子之情,留给自己一条活路,所以一直在装傻白甜。

申生的想法没有问题,但他忘了一件事:他父亲晋献公对晋国曲沃代翼内乱的记忆有多深刻。从诛灭桓庄之族,晋国再无公族的事件可知,晋献公非常防范宗族内乱。

既然决定了要立奚齐,那几乎必然会杀死申生以防内乱。甚至凡是有能力在晋献公死后,跟奚齐扳扳手腕、争夺国君之位的儿子,大概率都会被晋献公处理掉。

尽灭桓庄之族的事情才刚发生,申生就不记得了,怀着侥幸心理去做乖儿子。

不做乖儿子行不行?怕也不行,实力不够,被晋献公握得死死的。唯一的活路士蒍之前已经提出来了:赶紧逃亡!不过申生不愿意。

树欲静而风不止,你申生想做乖儿子?那得问晋献公和骊姬答应不答应,显然他们是不会答应的,必欲除之而后快。


其他相关

长平之战中的政斗——永远不要露出你的底线

阅读: 18
前言:上一篇《战争丨长平之战——奇迹!等量兵力围歼敌军》从军事地理的角度解读了长平之战。秦国白起利用地形,用差不多的兵力包围全歼了45万赵军,打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歼灭战。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秦赵政斗中,年轻的赵孝成王急于求成,露出了自己的底牌,被老练的秦昭襄王见招拆招,导致赵国失去外援。赵国政治上的连续失误,延续到战场上,最终引发了长平惨剧。...

长平之战——奇迹!等量兵力围歼敌军

阅读: 22
前言:孙子兵法里曾经说过:军队数量是对方的十倍就包围对方;军队数量是对方的五倍就去进攻对方。公元前260年的秋天里,杀神白起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善用地利,哪怕是兵力相等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包围全歼敌军。本文将用10张地图,从地理方面来还原长平之战的始末。1.韩国上党守将冯亭的李代桃僵之计,拉赵国下水!2.老将的坚守,廉颇构筑起秦军无法突破的防御圈。...

秦国百年河西争夺战(13)——上天的宠儿:商鞅

阅读: 36
河西争夺战13上天的宠儿【本篇内文言文未经注明部分均出自《史记·商君列传》】1.商鞅的魏国打工经历。2.像商鞅一样,摸清楚老板的需求。3.上天的宠儿。魏国打工经历公元前361年,秦...

秦国百年河西争夺战(12)——时运的赠礼

阅读: 50
河西争夺战12秦献公初步扭转颓势【本篇内文言文未经注明部分均出自《史记·秦本纪》】秦国四代乱政后,时间来到秦献公的时代。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里,为了突出秦国被魏国压制的惨烈,描述秦献公在与魏国的作战中,被毒箭射中而死,秦国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然而事实是,秦献公时期,秦国在与魏国的大战中,几乎全胜,全面压制了魏国。秦国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压制魏国,中间经历了十多年的秦献公改革。...

秦国百年河西争夺战(11)——秦国四代乱政与魏国李悝变法

阅读: 39
河西争夺战11四代乱政与李悝变法1. 古代篡权标配:钱、粮、兵、权。2.秦国的庶长制与四代乱政。3.魏国李悝变法。4.魏国步步为营、鲸吞蚕食,秦国河西之地全面沦陷。5.阴晋惨败。篡权标配...

秦国百年河西争夺战(10)——诡异的崤之战与秦穆公的落日余晖

阅读: 46
河西争夺战10秦穆公的落日余晖 【本篇内文言文未经注明部分均出自《史记·秦本纪》】1.崤之战。2.相互之间的军事试探。3.老骥伏枥,秦穆公留给秦国的最后遗产。4.百余年的沉寂。崤之战晋文公在“作州兵”、“作爰田”的基础上,出让军权,设立六卿制度。晋国内部受到分田减税的激励,爆发出强大的积极性和战斗力。...
我来说两句

专题•杂文 | 怒向刀丛觅小诗



专题•兵器 | 中国军机系列



专题•打假 | 揭穿西方伪史



专题•人物 | 摇滚教父崔健



专题•人物 | 魔岩三杰传奇



专题•情怀 | ThinkPad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