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百年河西争夺战(7)——绝境中被逼出来的划时代变革

发现历史 阅读: 38

河西争夺战(7)


变革还是诅咒?


【本篇内文言文未经注明部分均出自《史记·秦本纪》】

1.领导和老婆都不满意,秦穆公无奈释放被俘虏的晋惠公。

2.秦穆公真的不想杀掉晋惠公?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3.国人与野人。

4.“作州兵”,“作爰田”,晋国面对亡国之忧时的一次划时代变革。

5.变革的前奏与诅咒。


晋惠公被释放


韩原之战秦穆公俘虏了小舅子晋惠公,那个高兴啊。下令秦国全国斋戒,准备拿晋惠公夷吾来祭天。(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吾将以晋君祠上帝。)

【齐宿:在祭祀或典礼前,先一日斋戒独宿,表示虔诚。】


周天子听说后赶紧找秦穆公求情说:“晋惠公是我同族人,老弟给我个面子放了他吧。”(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

周天子为什么对晋国国君这么上心呢?同姓嘛,都是自家亲戚。你秦穆公是什么人呢?祖上不过是给咱周家养马的下人,亲疏有别。另外,晋国本来就是周王室领地外围的军事屏障,过去晋国经常与周王室一起出兵讨伐外族,晋国万一真没了,对于当时周王室而言相当于少了一个强大外援。

不光名义上司周天子不高兴,自己老婆也不高兴,光着脚穿着丧服就出来了,并说:我连自己的弟弟都救不了,以后不能再服侍国君了。”意思要自杀。(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

【衰shuāi绖dié:穿丧服。跣xiǎn:光着脚。这种行为可以大致理解成穆公夫人在闹情绪,跟秦穆公撒泼···】

秦穆公长叹道:“我以为俘虏晋惠公是大功一件,结果现在天子要来为晋惠公求情,我老婆要为弟弟担心。弄得实在不是个事啊”(缪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

秦穆公找大臣们商量怎么处置晋惠公对秦国更有利,是杀了他?还是放逐他,然后另立新君?还是放他回国,让他继续当晋君?(《国语》穆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秦穆公决定放晋惠公回国,条件是晋惠公的长子圉(yǔ)到秦国当人质,并且要求晋国的势力全部撤出河西地区。(十一月,归晋君夷吾,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于秦。)


此时,秦国自建国一百多年来,第一将领地范围延伸到黄河边上,将势力触角延伸到黄河以东。(是时秦地东至河。《国语·晋语》秦始知河东之政。




非不为也 实不能也



秦穆公为什么不杀晋惠公?或者放逐夷吾另外辅立其他人当晋国君主呢?反正夷吾也是秦国辅立的,再辅立另一个人不也一样么?


秦穆公不是不想杀了晋惠公,而是实力不够。如果能杀了晋惠公,将整个晋国吞并,秦穆公估计会毫不犹豫干掉自己小舅子晋惠公。


晋国始终是大国,君主被俘虏了,晋国的封臣们还有相当大的实力。面对亡国的威胁,晋国大臣们开始积极自救。


韩原之战过后,晋国国内的精锐部队损耗殆尽,晋国“作州兵”来扩充兵源。又“作爰田”来笼络人心。“作州兵”,“作爰田”会在下一节里详细聊聊。


晋国内部快速改革,在恢复元气,而且空前团结。外部有许多大国都在盯着秦晋的冲突,谁都不愿意让秦国一口气吞下整个晋国,成为第一大国。


我们在《秦国百年河西争夺战(5)—秦国往事 赶早不如赶巧》里讲过,秦国一开始只是给周天子养马的下人,后来在异族入侵时靠护送周平王东迁,才获得分封,地盘还是自己从外族手里打下来的。秦国比一般的周王室封国晚了近三百年才建立,在诸侯眼里秦国不过是化外蛮夷,养马的下人。现在让秦国成为第一大国,诸侯们谁都受不了。



如果当年村里乞讨过活的二狗现在要成了你顶头上司,一般人无论从实际还是心理上,都挺难接受的,人性就是这样。


既然以秦国的实力无法完全吞并晋国,那么杀晋惠公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还会令两国关系极度恶化。晋惠公再不是东西,那也是晋国的国君,随便杀别人君主,谁都受不了。就像母校一样,自己可以随便骂,但外人不能吐槽。


所以最好放了晋惠公,缓和两国关系,先把能吃下的河西地区巩固起来。


那为什么不放逐晋惠公,另立新君呢?说白了是因为晋惠公的政治能力差,又是背信弃义,又是杀死迎立他的功臣,搞得晋国内国外都对他不满。


晋惠公继续当晋国国君,秦国容易拿捏晋国。换个人当晋国国君,万一人家能力强,能励精图治,给晋国缓过来了。再加上地缘政治的冲突,晋国到时一定会反过来打压秦国,重新夺回河西地区。


秦穆公想来想去,还是放晋惠公回去比较好。一切都是从实际利益出发,做出的最优选,毕竟秦穆公不可能因为爱晋惠公才放他回去嘛。



多插一句:后来秦国辅立重耳当晋国国君,结果硬生生把自己搞成了晋国的附庸。


国人与野人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将自己国内的领地分成“国”和“野”。

“国”是指一国首都以及首都周围的地区,一国首都里住着本国的高级贵族。首都周围的地区被称为“乡”,住着中下层贵族。“国”和“乡”里住着的贵族们被统称为“国人”。(国人者,谓住在国城之内。)

国人们无论高级还是低级,都享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分配有较好的耕地。有权利自然有义务,国人们需要向国家缴纳军需物资,同时还要“服兵役”。

春秋时期各国没有常备兵力,打仗的时候需要临时召集人员去打仗,国人们就是当时各诸侯国的主要兵力来源。

经常会看一些人厚古薄今,说春秋时期的人比较有道德素养,理论依据则是春秋时期打仗“不追亡”,“不逐北”,打赢就收兵,不想着怎么多杀伤对方的兵员。

实际上是这样么?并不是。主要原因还是春秋时期的“国人”制度造成的。诸侯国之间相互通婚,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的贵族们,也就是“国人”,往往都沾亲带故的。

两国发生冲突,仗打起来,双方君主是亲戚,双方士兵也是亲戚,亲戚打亲戚,不好下死手啊!就算有哪个不上道,想对亲戚下死手。他也必须考虑考虑后果,今天他对亲戚下死手,明天就有别的亲戚对他下死手,长远来看下死手对自己的身家性命没任何好处。

所以春秋时期各国的贵族们相互之间都有一种默契:今天打仗我打赢了,不追亡,不逐北,没对你下死手。下次要是我打输了,你自然也要放我一马。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国人们既要当士兵又会生产缴纳军需物资,所以国君必须获得国人们的支持,如果国君不能获得国人们的支持,意味着他没有军队的保护,随时也可能被推翻。国人是春秋时期一个国家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柱。

所谓“野”,则是指除国都极其附近以外的广大农村地区,这些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平民们,就叫“野人”或者“庶人”。


如果说国人是有权利有义务的,那么野人则只有义务没有权利。春秋时期的野人,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更像牛马一样的生产牲畜。野人只能分配到贫瘠的土地,而且连去打仗的资格都没有。


作爰田 作州兵


春秋时期,最早的田地制度是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即把田地用划分成“井”字形,周围的八块田为“私田”收成归耕种者所有,中间的一块为“公田”大家一起耕种,收成归国家所有,相当于交税了。


田地有好有坏,肥力也不一样。不好的田地,不能连续耕种,需要休耕来恢复土地的肥力,否则粮食产量会大幅下降。好的田地可以不用休耕,一直耕种。

为了公平起见,国人分到不用休耕的上等土地,就只有一百亩。分到种一年休耕一年的中等土地,则有两百亩。分到种一次要休耕两年的土地,则有三百亩。(《汉书·食货志》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

这样的分配方式大致保证了分到不同质量土地的国人,收获的粮食产量是差不多的。为了进一步的公平,当时的制度还规定,每隔三年时间,还要把土地全部收回国有,然后重新分配。在三年时间里,自行选择那块地休耕,那块地耕种。(《汉书·食货志》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

所谓的“爰田”,即是按休耕需要而分配的土地。

有句话说“无恒产者无恒心”。由于井田制是公有土地制,每隔几年就要重新分配田地,再加上还要要耕种公田“交税”,国人们并不愿意去耕种跟自己毫无关系的公田。

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人们开荒的能力大大增加。井田以外私自开垦的田地越来越多,公田逐渐荒废。


夷吾当初答应,如果自己能回到晋国继位,就分封迎立他的功臣。可是当夷吾继位成为晋惠公后,却违背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不但没有分封迎立他的功臣,还夺权了。晋惠公夷吾的行为,导致了国人们对他的不满。(惠公之立,倍秦地及里克,诛七舆大夫,国人不附。)

韩原之战后,依附于晋惠公的军事力量被秦军消灭殆尽。又因为之前晋惠公违背诺言的行为,国人并不怎么支持晋惠公。


一盘散沙的晋国面临亡国的危险,晋惠公的亲信吕省以晋惠公的名义召集国人给与赏赐,想要拉拢人心。赏赐的就是“作爰田”(《左传·僖公十五年》朝国人而以君命赏···晋于是乎作爰田”。)

所谓“作爰田”实际上就是以分配休耕土地的名义,将田地赏赐给国人,以此来笼络人心,用利益换取国人对晋惠公的支持。

晋国这次“作爰田”以后,田地不再每三年重新分配了,田地也不再是国有的了,而是变成了贵族的私有田地。不仅如此,原先不被认可的私自开垦的田地,也以“用来当休耕土地”的名义予以承认。

表面上看,作爰田是晋国一次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但在深层次上,作爰田极大调动了晋国国人对外征战的积极性。原来当兵作战是国人的义务,而现在作战是可以获得田地的赏赐。

在吕省以晋惠公的名义“作爰田”赏赐国人后,晋国国人空前地支持晋惠公,在利益的加持下,一盘散沙的晋国人凝聚了起来,重新形成战斗力。

人心虽然凝聚了,可一个国家里贵族毕竟是少数,光靠国人来当兵,对于刚刚丧师失地的晋国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吕省又出了另外一个注意来扩充兵源:作州兵。


前边我们说了国人是住在国都及附近的贵族们,野人是住在农村的平民百姓。

国与野之间还有一片模糊地带:州。(《周礼·载师》郑注引《司马法》说:“王国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里为野。”可知“州”是指“国”和“野”之间的中间地带。)

一些在政斗中失败的国人和一些野人,因为失去土地或者所有土地太过贫瘠,不得不到国与野之间的地带:州,去开荒。还有许多人是为了不耕种公田交税,也跑到州里去开垦荒地。

晋国作州兵之前,跑到州里开垦荒地避税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作州兵之后,晋国承认了州里开垦荒地的合法性,还承认了其私有的属性。同样的,有权利就有义务,既然承认了你开垦田地的合法性,那么也就有了跟国人一样缴纳军需物资和战时打仗的义务。


晋国作州兵之后,大大扩充了兵源,“甲兵益多”。

晋惠公还在秦国当俘虏,晋国国内已经迅速凝聚人心,扩充兵源,提升战斗力。秦穆公看到吞并晋国无望,多方考量之后,只好释放了晋惠公。


变革的前奏与诅咒 


吕省不会想到,他在晋国在危急存亡时假借晋惠公名义推出的“作爰田”、“作州兵”两项改革政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前打仗是国人的义务,再加上交战双方都沾亲带故,双方都磨洋工,差不多得了。晋国“作爰田”之后,打仗有军功了是有田地奖励的。

到后来,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斩获敌军甲士首级一个,就可以晋爵一级,赏田一倾(100亩),赐宅一处,仆人一个。


所以晋国以分配休耕土地为借口,奖励军人田地的行为,极大鼓舞了军队作战的积极性。亲戚算什么?亲戚有100亩地划算么?以前能“不追亡”,“不逐北”,还不是因为没啥利益么!

利益是任何一个团体发展的基础,如果还不相信这点的话,可以看看我国的历史。即便是穷的叮当响的红军,军饷也是国军的三倍,还分田地。等河西争夺战写完,闲鱼我会详细写写这个事。

晋国“作爰田”还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制。反正公田大家都不愿意耕种,也收不上来税了,索性都当成休耕土地分给大家算了。没有公田就没有税收,于是晋国换了一种收税的方式:按亩征税。

按亩征税后,你要是勤劳耕作,自己收成多,那收税收上去的粮食也多。你要是不愿意劳作,国家是收不到什么税,但你自己也吃不饱饭,过的难受。按亩征税,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绑定在了一起,百姓们不得不努力种地。

“作州兵”则极大地扩充了晋国的兵源。后世商鞅进一步扩充兵源,每一个秦国男性都有作战的义务。商鞅还把“作州兵”的方式用在来人才选拔上,扩充秦国人才来源。合理的选拔和奖惩制度,吸引了其他国家大量人才。张仪、范睢、吕不韦、李斯等等顶级人才都不是秦国人···

作爰田和作州兵两项改革,让晋国的国力瞬间暴增,一跃成为春秋时期第一大国。

可是这两项政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有利必然有弊端。

这两项变革虽然令晋国短期内实力暴增,却也导致了晋国封臣的快速坐大。最终晋国国君被封臣架空,两百年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成为了大国里最先灭亡的国家。


公元前645年,晋国大臣吕省轻轻扇动了两下翅膀,形成了巨大的蝴蝶效应,影响了之后中国400多年的历史走向···

其他相关

长平之战中的政斗——永远不要露出你的底线

阅读: 18
前言:上一篇《战争丨长平之战——奇迹!等量兵力围歼敌军》从军事地理的角度解读了长平之战。秦国白起利用地形,用差不多的兵力包围全歼了45万赵军,打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歼灭战。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秦赵政斗中,年轻的赵孝成王急于求成,露出了自己的底牌,被老练的秦昭襄王见招拆招,导致赵国失去外援。赵国政治上的连续失误,延续到战场上,最终引发了长平惨剧。...

长平之战——奇迹!等量兵力围歼敌军

阅读: 22
前言:孙子兵法里曾经说过:军队数量是对方的十倍就包围对方;军队数量是对方的五倍就去进攻对方。公元前260年的秋天里,杀神白起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善用地利,哪怕是兵力相等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包围全歼敌军。本文将用10张地图,从地理方面来还原长平之战的始末。1.韩国上党守将冯亭的李代桃僵之计,拉赵国下水!2.老将的坚守,廉颇构筑起秦军无法突破的防御圈。...

秦国百年河西争夺战(13)——上天的宠儿:商鞅

阅读: 36
河西争夺战13上天的宠儿【本篇内文言文未经注明部分均出自《史记·商君列传》】1.商鞅的魏国打工经历。2.像商鞅一样,摸清楚老板的需求。3.上天的宠儿。魏国打工经历公元前361年,秦...

秦国百年河西争夺战(12)——时运的赠礼

阅读: 50
河西争夺战12秦献公初步扭转颓势【本篇内文言文未经注明部分均出自《史记·秦本纪》】秦国四代乱政后,时间来到秦献公的时代。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里,为了突出秦国被魏国压制的惨烈,描述秦献公在与魏国的作战中,被毒箭射中而死,秦国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然而事实是,秦献公时期,秦国在与魏国的大战中,几乎全胜,全面压制了魏国。秦国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压制魏国,中间经历了十多年的秦献公改革。...

秦国百年河西争夺战(11)——秦国四代乱政与魏国李悝变法

阅读: 39
河西争夺战11四代乱政与李悝变法1. 古代篡权标配:钱、粮、兵、权。2.秦国的庶长制与四代乱政。3.魏国李悝变法。4.魏国步步为营、鲸吞蚕食,秦国河西之地全面沦陷。5.阴晋惨败。篡权标配...

秦国百年河西争夺战(10)——诡异的崤之战与秦穆公的落日余晖

阅读: 46
河西争夺战10秦穆公的落日余晖 【本篇内文言文未经注明部分均出自《史记·秦本纪》】1.崤之战。2.相互之间的军事试探。3.老骥伏枥,秦穆公留给秦国的最后遗产。4.百余年的沉寂。崤之战晋文公在“作州兵”、“作爰田”的基础上,出让军权,设立六卿制度。晋国内部受到分田减税的激励,爆发出强大的积极性和战斗力。...
我来说两句

专题•杂文 | 怒向刀丛觅小诗



专题•兵器 | 中国军机系列



专题•打假 | 揭穿西方伪史



专题•人物 | 摇滚教父崔健



专题•人物 | 魔岩三杰传奇



专题•情怀 | ThinkPad



年度爆文